【饮食百科】夏天喝冰啤酒、吃小龙虾?郑州强直类风湿医院科普:小心痛风 “找上门”

郑州强直类风湿医院

夏天的夜晚,街边摊的小龙虾冒着热气,冰啤酒“啵”地拉开拉环,一口虾肉配一口冰饮,是很多人惬意的时刻。但享受这份爽快的同时,不少人可能没意识到:冰啤酒+小龙虾的组合,其实是诱发痛风的“高危搭档”,尤其是本身尿酸偏高、有痛风史的人,稍不注意就可能被痛风“找上门”,疼到半夜睡不着、走路都费劲。

先搞懂为什么这对“夏日CP”会让痛风“盯”上你。首先说小龙虾,它属于典型的“高嘌呤食物”——嘌呤是身体里一种常见的物质,摄入后会在体内代谢成尿酸。每100克小龙虾的嘌呤含量能达到150毫克以上,和动物内脏、浓肉汤的嘌呤水平差不多;如果一次吃个两三斤,摄入的嘌呤量会远超身体代谢能力,直接导致血液里的尿酸浓度飙升。

再看冰啤酒,它对尿酸的“负面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啤酒本身含有不少嘌呤(尤其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腺嘌呤),会直接增加尿酸生成;另一方面,酒精(尤其是啤酒中的乙醇)会抑制肝脏对尿酸的排泄——原本身体能正常排出一部分尿酸,喝了啤酒后,排泄通道像被“堵住”一样,尿酸排不出去,只能在血液里越积越多。

更危险的是,冰啤酒的“冰”还可能火上浇油。夏天喝冰饮会让身体局部温度骤降,比如肠胃、关节周围的血管收缩,而尿酸结晶特别“喜欢”低温环境——当血液里的尿酸浓度超过一定数值,遇到低温就容易凝结成细小的结晶,这些结晶会沉积在关节缝隙里(比如大脚趾、脚踝、膝盖),刺激关节引发炎症,进而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可能有人会说:“我每年夏天都这么吃,也没疼过啊?”其实痛风发作有“潜伏期”,不是吃一次就会疼,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果经常大量吃小龙虾、喝冰啤酒,尿酸会持续处于高位,结晶会慢慢在关节里堆积,等到积累到一定量,可能一次熬夜、一次受凉,甚至只是多走了几步路,就会触发痛风——疼起来往往毫无征兆,可能半夜突然被大脚趾疼醒,关节又红又肿又烫,碰一下都像被针扎,严重时连穿鞋、走路都成问题。

尤其是这几类人,夏天吃小龙虾、喝冰啤酒时更要警惕:有痛风病史的人,哪怕已经很久没发作,也可能因为这组“搭档”诱发疼痛;尿酸偏高但没疼过的人(医学上叫“高尿酸血症”),本身就是痛风的高危人群,长期高嘌呤+酒精会让风险翻倍;还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有痛风家族史的人,身体代谢尿酸的能力较弱,更容易被痛风“盯上”。

如果实在想吃,也不是完全不行,关键是“控制量、巧搭配”。比如一次吃小龙虾别超过10只,尽量选清蒸、白灼的做法,少选麻辣、油焖(高油高盐会加重身体负担);喝冰啤酒不如换成苏打水、柠檬水,既能解渴,苏打水还能帮助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吃的时候多搭配黄瓜、生菜、西红柿等低嘌呤蔬菜,减少嘌呤的吸收。

另外,吃完后别马上吹空调、洗冷水澡,避免身体温度骤降;如果本身尿酸高,吃完可以多喝些温水(每天喝够2000毫升以上),帮助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一旦出现关节突然红肿、疼痛,别硬扛,及时休息、冷敷缓解,必要时就医,别让一次爽快的夜宵,变成好几天的疼痛折磨。

夏天的快乐不止小龙虾和冰啤酒,健康的身体才能更长久地享受生活。偶尔解馋可以,但别把“高危组合”当成常态,多留意身体的信号,才能远离痛风的困扰。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擅长各类风湿免疫病诊疗,特别是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从医20余年,诊疗风湿免疫病患者3700余例,AS患者1100余例,治疗见效快速、抗复发良好、疗效突出,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深得患者好评。

擅长:运用专业查炎设备精准定位炎症部位、程度,再运用微创祛炎技术进行深层祛炎,实现快速治痛;擅长在可视条件下,定位定点粘连组织,运用微创介入技术松解粘连,避免关节融合;擅长使用微创松解术,针对性松解炎性粘连,运用微创修复技术进行修复骨质,改善活动功能。

擅长:治疗各种疑难风湿免疫疾病;对各种病程较长、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风湿、痛风患者诊治具有深入研究;在各种类型风湿免疫疾病的愈后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大量的实例。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