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热点速递」类风湿与睡眠质量:如何改善关节疼痛导致的失眠?【类风湿科普】

郑州强直类风湿医院

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疼痛”与“失眠”往往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宿敌”。关节的隐痛、胀痛或刺痛,会像一根无形的线,拉扯着本就疲惫的神经,让人辗转难眠;而睡眠不足又会降低身体的疼痛耐受度,让第二天的关节疼痛更加明显,形成“疼痛→失眠→更痛”的恶性循环。打破这个循环,需要从缓解疼痛和改善睡眠环境两方面双管齐下。

类风湿引起的疼痛之所以格外影响睡眠,与疼痛的“昼夜规律”密切相关。很多患者会发现,关节疼痛在夜间尤其明显——这是因为夜间人体皮质醇(具有抗炎作用的激素)水平下降,炎症因子相对活跃,疼痛信号更容易传递到大脑;同时,夜间环境安静,注意力更集中在身体的不适上,轻微的疼痛也会被放大。此外,长时间保持同一睡姿会让关节受压,加重僵硬和疼痛,比如侧卧时膝盖相互挤压,仰卧时肩膀或腰部的关节承受压力,都可能让人频繁翻身,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要改善这种因疼痛导致的失眠,首先要在睡前做好“疼痛管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将抗炎止痛药物的服用时间调整到睡前1-2小时,让药物在夜间发挥好的效果,减轻疼痛对睡眠的干扰。但要注意避免长期依赖止痛药,需与抗风湿药物配合使用,从根源上控制炎症。

睡前的物理放松也能帮助缓解关节不适。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或用热毛巾热敷疼痛明显的关节(如手腕、膝盖),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僵硬感和疼痛。热敷后可进行简单的关节拉伸,比如缓慢活动手指、转动手腕、屈伸膝盖,每个动作保持10-15秒,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帮助关节放松,减少夜间突发疼痛的概率。

调整睡眠姿势和床铺环境同样重要。类风湿患者应避免睡过软的床垫,选择有一定支撑性的中等硬度床垫,既能减轻关节压力,又能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侧卧时,可在膝盖之间夹一个软枕头,减轻膝关节的压力;仰卧时,在腰部和膝下各垫一个薄枕头,让关节处于放松状态。对于肩膀疼痛明显的患者,可尝试半侧卧,将疼痛一侧的手臂放在胸前的枕头上,避免手臂受压。

卧室环境的“减法”也能提升睡眠质量。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18-22℃),睡前1小时关闭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入睡。可以尝试白噪音(如雨声、海浪声)掩盖外界杂音,或播放轻柔的音乐帮助放松心情。

心理调节对改善失眠同样关键。很多患者会因担心夜间疼痛而产生焦虑,越怕睡不着越难入睡。睡前可以进行深呼吸练习:躺在床上,慢慢吸气4秒,屏住呼吸2秒,再缓慢呼气6秒,重复几次,让身体和情绪逐渐平静。也可以通过“正念冥想”转移注意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不去想疼痛或失眠的问题,减少大脑的过度活跃。

如果夜间因疼痛醒来,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入睡。可以缓慢活动一下疼痛的关节,喝一小杯温水,或在房间内慢走几步,待疼痛稍微缓解后再回到床上。避免开灯看时间,以免增加焦虑感,可在床头放一个小夜灯,方便活动时使用。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失眠问题持续超过2周,严重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如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短期使用助眠药物,或调整抗风湿治疗方案,更好地控制炎症和疼痛,从根本上改善睡眠。

总之,类风湿患者改善因关节疼痛导致的失眠,需要“止痛+助眠”双管齐下。通过合理用药、物理放松、调整姿势、优化环境和心理调节,大多数患者都能减轻疼痛对睡眠的干扰,逐步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反过来又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帮助控制炎症,形成“睡眠好→疼痛轻→恢复快”的良性循环,让类风湿的管理更高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擅长各类风湿免疫病诊疗,特别是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从医20余年,诊疗风湿免疫病患者3700余例,AS患者1100余例,治疗见效快速、抗复发良好、疗效突出,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领域深得患者好评。

擅长:运用专业查炎设备精准定位炎症部位、程度,再运用微创祛炎技术进行深层祛炎,实现快速治痛;擅长在可视条件下,定位定点粘连组织,运用微创介入技术松解粘连,避免关节融合;擅长使用微创松解术,针对性松解炎性粘连,运用微创修复技术进行修复骨质,改善活动功能。

擅长:治疗各种疑难风湿免疫疾病;对各种病程较长、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风湿、痛风患者诊治具有深入研究;在各种类型风湿免疫疾病的愈后方面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大量的实例。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