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治疗需遵循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适应症,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同时配合心理干预建立长期应对能力。
药物选择基本原则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舍曲林,需从低剂量起始,每2周评估疗效。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如文拉法辛,适用于共病抑郁的焦虑障碍。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仅建议短期用于急性焦虑发作。
心理干预核心组件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焦虑暴露实验”减少安全行为依赖。接纳承诺疗法(ACT)培养心理灵活性,接纳焦虑情绪而非对抗。正念疗法通过身体扫描练习,提升对焦虑体验的觉察能力。
物理治疗辅助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调节前额叶皮层活性,改善焦虑相关脑区功能。生物反馈治疗实时监测生理指标,指导进行放松训练。对于严重躯体化症状者,可考虑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调节皮质兴奋性。
生活方式优化建议规律运动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调节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如深海鱼类、亚麻籽油。睡眠管理建立规律作息时间表,避免咖啡因类物质摄入。
太原天使儿童医院心理科设有焦虑障碍专病门诊,提供从评估到康复的全流程服务。医院位于太原市迎泽区桥东街H区10号楼,临床团队擅长处理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惧等复杂案例,通过药物-心理-物理联合治疗模式,帮助青少年建立焦虑应对的内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