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尿酸水平升高而引发痛风性关节炎疾病。当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会出现炎症、红肿、疼痛等症状。虽然说大多数痛风患者经常在晚上发作,但也有不少患者在其他时间发作,而在晚上发作痛风,可能也与你平时没有注意这几个问题有关,早看早发现:
1.温度低而没注意保暖:夜间温度较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变化可能会对痛风的发作起到一定的影响。低温会引起血管收缩,使得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变得不畅,从而导致尿酸结晶的沉积。当患者晚上没有注意保暖,而受风寒就可能会引起痛风的发作。
2.经常打鼾导致缺氧:有些痛风患者在夜间容易出现打鼾的情况,这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问题,患者在睡眠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反复的呼吸暂停。这种情况缺氧可能会引起机体细胞代谢紊乱,可能进一步导致尿酸水平升高,引发痛风发作。
3.水分摄入不足:夜间发作痛风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水分摄入不足。在睡觉时,未能及时补充水分,那么尿液中的尿酸浓度会升高,增加尿酸结晶形成的风险。因此,适量补充水分可以帮助稀释尿液中的尿酸,降低痛风发作的概率。
4.睡前摄入嘌呤食物过多:在睡前过量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也是痛风发作的一个常见原因。嘌呤是体内尿酸生成的主要来源,而摄入过多的嘌呤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晚餐前摄入太多高嘌呤食物,尤其是肉类、内脏器官、海鲜和酒精类饮料等,可能会在夜间加重尿酸结晶的形成。
因此,当你经常晚上痛风发作,不仅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和药物治疗,也要注意这几个小细节,来帮助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