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康复大厅里,康复师正在指导术后患者训练。患者的家属这样说道,“家门口新开的这家康复医院,实在太方便了,医护很专业,我们过来看望省时省力,舒心多了。”
作为一家专业的康复护理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致力于为有健康需求的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医院位于浦东新区城南路318号,拥有64排CT、高压氧舱等大型医疗设备,可以收住骨科康复、神经康复、脑病康复、术后康复、肿瘤康复、认知障碍康复、老年慢性病等不同需求的患者。
协爱临床中综合运用高压氧舱、核磁共振、CT、DR、经颅磁等先进设备,结合中医适宜技术、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物理因子治疗、康复训练、中药内服外用及心理疏导等多元化手段,形成“早期干预—中期强化—后期巩固”的全周期康复治疗链。
协爱将“患者为中心”理念贯穿全程,创新性融入“五行护理”模式,通过情志调护、功能训练与中医辨证施护相结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就医体验。
院内全面推行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以中医辨证施治为核心,系统整合药汤剂、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通过“辨证施治、固本培元”的中医特色干预路径,结合患者个体体质与病程特点,制定“一人一方”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为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保障。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护工团队持证上岗,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营养师精.选新鲜食材,制定饮食方案。住院环境温馨舒适,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多种房型满足不同需要。
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是协爱集团下属医院之一,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董单位,协爱集团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建立了30多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品牌的连锁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康复医院、养老院及多家互联网医院,致力于为更多人提供优质中医药医疗服务。
协爱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建“医疗技术协作中心”,与多家三.甲医院共建医联体,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协爱质量管理委员会”,保障协爱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未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协爱璟安康复医院将继续坚持以康复医学为导向,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优质、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
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吞咽困难的综合康复训练
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合并吞咽困难,因脑部损伤同时影响认知中枢与吞咽中枢,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定向障碍(如忘记时间、地点)、进食呛咳(尤其稀液体),两种问题相互影响(认知障碍导致无法配合吞咽训练,吞咽困难导致营养不足加重认知退化),科学康复需同步“认知功能维护+吞咽安全保障”,减少误吸性肺炎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一、双障碍评估与康复重点
1.评估方法:
-认知障碍评估:用MMSE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判断认知程度,轻度(21-26分)、中度(10-20分)、重度(<10分);评估定向能力(能否识别家人、日期)、记忆能力(能否记住近期事件);
-吞咽困难评估:用洼田饮水试验(30ml温水),观察呛咳情况(Ⅰ级无呛咳、Ⅱ级偶有呛咳、Ⅲ级频繁呛咳);结合吞咽造影检查,明确误吸部位(口腔/咽部);
-营养评估:监测体重、白蛋白(<35g/L提示营养不良),判断吞咽困难对营养摄入的影响。
2.康复重点:轻度以“自主配合训练+经口进食”为主,中度侧重“辅助训练+食物调整”,重度需“全面照护+营养支持”。
二、分阶段综合康复
1.轻度障碍(MMSE21-26分+洼田Ⅰ-Ⅱ级):
-认知功能维护:
-记忆训练:用“记忆笔记本”记录吞咽训练要点(如“小口慢咽”)、日常事件(如“早餐吃粥”),每日翻看复习,强化近期记忆;开展“词语联想”游戏(如“苹果-红色”“吃饭-勺子”),每次15分钟,每日2次,提升记忆关联能力;
-定向训练:每日告知患者日期、天气、进食时间,在餐厅贴“吃饭”标识,在卧室贴“睡觉”标识,帮助建立生活规律;
-吞咽安全管理:
-进食调整:选择软食(软饭、煮软蔬菜),避免稀薄液体(水、稀汤)与黏性食物(汤圆);进食时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头稍前倾,小口慢咽,每口吞咽后空咽2次,减少误吸;
-口腔清洁:进食后用温水漱口,清除口腔残留食物,每日早晚刷牙,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2.中度障碍(MMSE10-20分+洼田Ⅱ-Ⅲ级):
-认知与吞咽辅助训练:
-认知协助:家属或康复师协助患者完成进食,喂食前用图片卡(“吃饭”“喝水”)提醒,喂食时缓慢耐心,每喂一口等待患者吞咽完成,避免催促;用“情景回忆”(如看老照片聊过去的饮食喜好),激活记忆,提升进食兴趣;
-吞咽干预:用冰棉签轻触患者咽喉部、舌头根部,每次3-5次,每日2次,促进吞咽反射;将食物制成糊状(如米糊、蔬菜泥、鱼肉泥),添加增稠剂将稀液体调稠(如米汤调稠至酸奶状),减少误吸风险;
-营养与安全防护:
-营养补充:若自主进食量不足(每日<1500kcal),在营养师指导下添加口服营养补充剂(如蛋白粉、营养粉),每日1-2次,补充热量与优质蛋白;
-安全防护:进食时家属全程陪同,避免患者独自进食导致呛咳窒息;训练环境保持安静,减少电视、说话等干扰,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
3.重度障碍(MMSE<10分+洼田Ⅲ级):
-营养支持与基础功能维护:
-鼻饲营养:短期插入鼻饲管,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每日分5-6次输注,每次200-300ml,温度38-40℃,保证每日能量与蛋白摄入;定期冲洗鼻饲管(每次喂食前后用20ml温水),防止堵塞;每周更换鼻饲管固定贴,保持鼻腔清洁;
-吞咽基础训练:开展简单口腔运动(如舌头伸展、鼓腮、空吞咽),每次5-10分钟,每日2次,维持吞咽器官功能,为后续经口进食打基础;
-认知基础刺激与护理:
-感官互动:通过肢体接触(握手、轻拍肩膀)、播放患者熟悉的音乐(如老歌)、展示常用餐具(如杯子、勺子),维持情感连接与感官刺激,每次5-10分钟,每日2次;
-基础护理:协助患者翻身(每2小时1次)、拍背,预防压疮与肺部感染;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2次,减少细菌滋生;监测体温(≥38.5℃提示感染),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三、中医辅助与环境优化
1.中医辅助干预: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选取改善认知的百会、风池、神门穴,促进吞咽功能的廉泉、天突穴,每周2-3次;辨证使用中药调理,如气虚血瘀者给予益气活血方剂(补阳还五汤),痰浊阻络者给予化痰开窍方剂(涤痰汤);配合中药泡脚(远志、合欢皮、酸枣仁煮水),每次15分钟,每日1次,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因睡眠不足加重的认知障碍。
2.环境优化:
-进食环境:餐厅保持光线充足,桌椅高度适宜(椅子高度45-50cm),餐具选择颜色鲜艳的款式(如红色勺子、白色碗),吸引患者注意力;固定进食座位,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认知混乱;
-生活环境:家中物品摆放固定(如水杯放在餐桌固定位置),在卫生间、卧室贴明显标识(如“厕所”“床”),帮助患者识别;地面铺防滑垫,减少患者活动时跌倒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