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老百姓们口中的“生蛇”“蛇缠腰”“缠腰龙”是什么病吗?你知道有一种皮肤病有些人皮疹消退后还会疼痛几年甚至十几年吗?其实以上所指的就是一种学名叫“带状疱疹”的皮肤疾病。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发疹前常有一些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疹时患处皮肤首先出现潮红斑,随后出现成簇状分布的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皮损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分布,一般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不超过正中线。除了皮损表现,患者还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痛。
发病机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发病“元凶”,该病毒通常经飞沫和接触传播,初发感染引起水痘。在得过水痘后,残余的病毒会潜伏在我们身体的脊髓后跟神经节处,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从而大量复制,通过感觉神经轴转移到皮肤处引起带状疱疹。
易患人群
50岁以上成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疾病患者、有机械性创伤史、精神压力大、劳累等人群是常见的易患群体。
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发疹前常有一些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现以及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
2.皮损表现:发疹时患处皮肤首先出现潮红斑,随后出现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的丘疹,继而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皮损常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分布,一般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不超过正中线。水疱随后会干涸、结痂脱落,可能会有遗留色素沉着。一般皮损持续2-3周,老年人大概为3-4周。
3.神经痛:除了皮损表现,患者还常常伴有神经痛。神经痛可以在发疹前、发疹时或者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以表现为钝痛、跳痛等,通常伴有烧灼感。老年、体弱患者疼痛程度会更剧烈。
鉴别诊断
发生在胸部的带状疱疹容易误诊为心绞痛、肋间神经痛;发生在腹部的带状疱疹容易误诊为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当带状皮疹皮损不典型时需要和一些其他的皮肤病进行鉴别,如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等。
治疗方法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急性期疼痛、缩短皮损的持续时间、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的发生。
1.基础治疗:注意皮肤清洁,避免发生继发感染。当水疱没有破裂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帮助水疱收敛干涸,当水疱明显并伴渗出糜烂时,可用3%硼酸溶液进行湿敷,结痂时再用阿昔洛韦乳膏。
2.抗病毒药物治疗:常用的口服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溴夫定等,应在发疹24-72小时内开始使用,但为快速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临床多选择列表治疗剂量的上限量治疗。
3.镇痛治疗:对于轻中度的疼痛,可考虑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曲马多等;对于中重度疼痛则考虑服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羟考酮等,或者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预防措施
除做到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以外,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通过接种两针疫苗可以大幅度降低带状疱疹发病风险。
昆明康瑞医院成功治疗案例
55岁的张阿姨,总是觉得右侧胸部一阵阵的灼痛,刚开始没太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皮肤疼,可没过几天,疼痛不但没减轻,反而越来越厉害,还冒出了不少红色的小疹子。家人发现情况不对,赶紧带着张阿姨来到昆明康瑞医院。接诊的是神经内科首席专家何栋源主任,何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初步诊断张阿姨患的是带状疱疹。经过进一步的检查和化验,确诊了这一诊断。何主任为何阿姨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抗病毒治疗联合镇痛治疗。同时,考虑到张阿姨对疼痛比较敏感,何主任还采用了神经调控技术来缓解她的神经痛。在何主任的精心治疗下,张阿姨的症状逐渐好转,一周后,皮疹开始干涸结痂,疼痛也明显减轻,两周后,基本康复出院。张阿姨感激地说:“太感谢何主任了,这疼痛终于缓解了,我又能睡个好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