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其发生率为千分之一,我国至少有约130万脊髓损伤患者,并以每年5-7万速度增长。昆明康瑞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副教授郑琳主任将带大家深入了解脊髓损伤的治疗,并分享一个真实的患者就诊案例。
一、郑琳主任与脊髓损伤治疗
郑琳主任在神经系统伤病康复治疗领域有着深厚造诣,尤其擅长偏瘫、脑瘫、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等康复治疗。作为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她在康复医学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脊髓损伤治疗方面,郑主任强调综合康复手段的运用,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帮助患者较大程度恢复功能。
二、患者就诊案例——重拾生活希望
患者小李(化名),25岁,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遭受脊髓损伤,导致双下肢瘫痪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初到昆明康瑞医院康复科时,小李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郑琳主任首先对小李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神经损伤程度等。结合其年龄、身体状况及损伤特点,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康复计划:
物理治疗:开展肌力训练,针对小李下肢肌肉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促进肌力恢复;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防止关节僵硬;运用低频电刺激,刺激神经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萎缩。
作业治疗:训练小李的日常生活能力,如穿衣、进食、转移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手功能训练,增强手部灵活性和精细动作能力,为日后可能的就业做准备。
言语治疗:虽小李言语功能未直接受损,但考虑到其心理状态,进行言语交流训练,鼓励他表达内心想法,逐步改善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同时,郑主任注重心理疏导,与小李及其家属多次沟通,讲解康复过程及预后,让他们了解脊髓损伤康复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经过数月的康复治疗,小李双下肢肌力有显著提升,能借助辅助器具进行短距离站立和行走,大小便功能也得到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大大提高。如今,小李已能独立完成日常活动,还找到了一份适合的工作,重新融入社会,开启了新生活篇章。
三、脊髓损伤治疗的关键要点
郑琳主任指出,脊髓损伤治疗需把握关键要点:
早期干预:伤后尽早开展康复治疗,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始,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综合治疗:结合多种康复手段,全方位改善患者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生活能力。
个性化方案:依据患者损伤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制定专属康复方案,因人施治,提高治疗效果。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必要心理疏导和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脊髓损伤虽是医学难题,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患者仍有机会重拾生活希望,回归家庭与社会。郑琳主任及其团队将继续致力于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研究与实践,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如果您或身边人有脊髓损伤相关问题,可前往昆明康瑞医院康复科咨询,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