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激活引发的感染性皮肤病,具有亲神经性和侵及皮肤的特性。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则是在皮疹消退后,疼痛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情况,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其疼痛形式多样,可能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如灼烧痛、胀痛、刺痛等,常伴有感觉异常。该病症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如年龄、性别、免疫功能等,其机制涉及外周敏化、中枢敏化等。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神经调控中心主任何栋源主任,作为国际神经修复学会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患者老张的就诊案例
老张,67岁,两个月前患上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疼痛却持续不断,严重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家人见状,陪他来到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何栋源主任接诊后,详细了解老张的病情,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何主任根据老张疼痛程度较重的情况,决定采用三阶梯治疗方案。首先使用利多卡因贴剂作为第一阶梯药物治疗,但老张的疼痛缓解效果不佳。于是,何主任在继续使用利多卡因贴剂的基础上,短期加用阿片类药物(羟考酮)作为第二阶梯治疗,疼痛有了一定缓解,但仍不理想。随后,何主任为老张进行了第三阶梯的微创治疗——背根神经节射频调节术。术后,老张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睡眠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顺利康复出院。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三阶梯治疗方案
第一阶梯
利多卡因贴剂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线药物,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二阶梯
当第一阶梯用药疗效不佳或中、重度疼痛者,可酌情短期加用阿片类药物(如羟考酮、曲马多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如双氯芬酸、吲哚美辛)或其他止痛药物,以增强镇痛效果。
第三阶梯
微创治疗,如背根神经节射频调节、短时程神经电刺激等。这些治疗方法创伤小、疗效显著,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此外,根据《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对于轻中度疼痛,可考虑对乙酰氨基酚、NSAIDs或曲马多;中重度疼痛则可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
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患者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机制不同,躯体机能和精神状态以及对治疗药物和措施的敏感性也各异,这就要求临床医师根据病程进展和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案。何栋源主任强调,明确治疗方案的不同阶梯意义,个体化优化诊疗方案,才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结果。
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在何栋源主任的带领下,凭借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治疗技术,为众多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摆脱疼痛困扰,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遭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折磨,不妨前往昆明康瑞医院神经内科咨询,开启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