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亚波医生-长沙南海医院儿科-多动症焦虑障碍的病因
1.遗传因素
焦虑儿童的父母患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怖、广场恐怖症的比例比一般人群高。
2.行为抑制
这些儿童早期表现为行为抑制气质(对新奇和(或)不熟悉的环境特别害羞、害怕和退缩)。对这种气质特征的孩子的追踪研究,发现到青少年期或成年期易患焦虑症、抑郁症。
3.父母教养方式
研究发现这类孩子的父母常采取过度保护和过度控制的教养方式,使孩子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或压力(例如遭遇家庭不幸、考试成绩差、受到批评等)就容易诱发焦虑。
4.多动症和焦虑症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焦虑是多动症孩子适应失败的结果,多动症儿童比一般儿童在生活中遭遇更多的压力,例如被同学孤立、受到老师批评或家长责罚等。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所以他们遇到考试就担心;因为伙伴关系不良,担心会遭到同伴的拒绝,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焦虑症。
另一种观点认为焦虑是始发症状,只是由于儿童年龄小,不会表达内心的烦恼,而以多动症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果有焦虑症家族史,孩子小时候胆小、恐惧,对母亲过分依赖,往往提示有焦虑症状。有人认为共患焦虑的多动症可能是多动症的一个亚型。
二、临床表现
1精神焦虑
表现为担心、害怕,紧张不安,易烦躁、不愉快等,受发育因素影响,儿童常通过不安的行为来表达焦虑,如哭闹、纠缠大人,发脾气、攻击亲人和自己,和同学、老师发生冲突等。
2躯体焦虑
焦虑时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恶心、呕吐、心慌、呼吸困难,感到疲倦等,到医院检查又找不到原因。
3临床常见类型
(1)分离性焦虑:
当患儿与主要依恋人或家庭分离时出现明显的焦虑;
5~8岁儿童总是不切实际地担心父母或主要依恋者被伤害,怕离开父母,不愿意去上学;
9~12岁在与父母分离时表现出过分的苦恼;
而在青少年,常见的表现是躯体不适和拒绝上学。
(2)特定恐怖症:
对某些特定物体或情境出现明显的害怕,如怕小动物、怕黑暗、怕鬼,不敢独自睡觉等,当遇到这类情境时出现惊恐、哭叫、发脾气、呆住不动或依赖他人。因为担心这些害怕的情境出现而表现出回避行为,例如不敢一个人上厕所、不敢独自待在家里。
(3)社交恐怖症:
基本特征为害怕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表现出明显的回避行为,如不敢与人目光对视,害怕上台演讲。这些儿童与熟悉的人交往时正常,但与陌生人交往时出现紧张、焦虑。在学校比较孤僻,难于交到朋友。
(4)广泛性焦虑:
儿童过分地担心自己的社交、学业、身体等方面的问题,如:考试考不好,老师就再也不会信任我了;同学们会看不起我、不和我玩;稍有身体不适就担心得了严重疾病,需要家人一再地安慰和保证,病程呈慢性,常持续到成年。
多动症共患焦虑时注意力比单纯多动症缺陷更明显,但攻击、对抗等行为问题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