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亚波医生-孩子多动症家长可以这样做:
在家里将能够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降至低,尤其是当孩子尝试专注的时候;
当孩子做的好时,不要吝啬鼓励;
设定一个每日计划表,带着孩子一起遵守;
帮助孩子找到喜欢且愿意专注的事情,比如体育运动、乐器、绘画等;
设定几个可达成的短期小目标,如可以完成功课、不和老师顶嘴、和同学好好相处,不打同学等;
家长也可以多和老师沟通,建议老师一起配合进行行为治疗:
调整孩子的座位,坐在前排离老师近的地方;
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课堂功课;
当孩子开小差时老师悄悄提醒;
帮助排除环境中可能干扰孩子专注力的因素;
当行为干预没有短期见效时,我们有可能会感到受挫、甚至出现焦躁、不耐烦,这是正常现象,但需要注意,家长不要把过于波动的情绪传达给孩子,不要训斥、不要硬来。多尝试一些行为干预小技巧,如正性强化(做得好多鼓励)、暂时隔离法(让孩子一个人静静)、反应代价法(出现不当行为时取消奖励)。
好的行为干预需要家长、老师、医生统一战线,相互配合,保持耐心慢慢引导。
一项针对我国儿童ADHD患病率的meta分析显示,国内儿童总患病率为5.5%,考虑到仍有一部分患病儿童未经诊断筛查,现实中的患病率可能更高。
一些家长把孩子的ADHD症状误认为是调皮好动的天性,认为孩子不听话,有坏习惯,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神经行为障碍,不加以重视,还有一些家长将顽皮捣蛋误认为是多动症。这里再次强调,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异常行为,不要自行诊断,带孩子去找医生进行专业评估永远是好的选择。
另外说一句,一些孩子确诊了ADHD之后,反而对家长的打击大,很多家长把这一切归因于自己没有管教好孩子。但事实上目前ADH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和大脑皮层儿茶酚胺代谢的遗传失衡有关,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尚未明确。ADHD无关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教养,因此家长也不用过于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