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儿童除接受专业干预外,科学饮食管理可成为辅助缓解症状的“隐形帮手”。重庆万小文医生表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遵循“2多2少”原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神经系统功能,减少抽动发作频率。
“2多”原则:补充关键营养素
多补充镁与B族维生素
镁元素参与神经递质调节,可缓解肌肉紧张。建议每日摄入坚果(如腰果、杏仁)、深绿色蔬菜(菠菜、西兰花)及全谷物(燕麦、糙米)。例如,早餐用燕麦片搭配核桃碎,午餐增加清炒菠菜,晚餐煮糙米饭,既能满足镁需求,又能提供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6)支持神经递质合成,香蕉、瘦肉、鸡蛋是优质来源。可将香蕉切片加入酸奶,或用瘦肉制作番茄肉丸汤,提升营养密度。
多摄入Omega-3脂肪酸
Omega-3对大脑发育和神经功能维护至关重要。三文鱼、鳕鱼等深海鱼每周食用2-3次,清蒸或炖煮可较大限度保留营养。若孩子抗拒鱼类,可用亚麻籽油凉拌蔬菜,或每日补充少量核桃(约3-4颗)。例如,午餐制作三文鱼蔬菜沙拉,晚餐用亚麻籽油拌黄瓜丝,既能补充Omega-3,又能增加饮食多样性。
“2少”原则:规避刺激因素
少接触含咖啡因与添加剂的食物
咖啡、可乐、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饮品会刺激中枢神经,加重抽动症状。加工食品中的色素、防腐剂(如方便面、薯片)也可能干扰神经功能。建议用天然果汁(如鲜榨橙汁)替代含糖饮料,用自制坚果能量棒代替市售零食。例如,将杏仁、红枣、燕麦混合烤制,作为孩子的加餐选择。
少食用高糖与反季节食物
高糖饮食(如蛋糕、糖果)会导致血糖波动,影响情绪稳定性;反季节蔬果可能残留农药或激素,增加身体负担。优先选择当季新鲜水果(如苹果、梨),控制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25克。例如,用苹果切片搭配无糖酸奶,或制作梨汁银耳羹,既能满足甜味需求,又避免糖分过量。
饮食管理小贴士
规律进餐:固定三餐时间,避免过饥过饱,晚餐不宜过晚,减少夜间抽动发作风险。
记录饮食日记:观察孩子对特定食物的反应(如食用某类食物后抽动加重),及时调整食谱。
营造轻松氛围:进餐时避免批评或催促,让孩子在愉悦环境中进食,减少心理压力。
饮食调整需结合个体情况逐步实施,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通过科学膳食与专业干预的双重配合,抽动症儿童的症状管理将更显成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建议的依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请到儿科医院,以医生面诊、建议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