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多少遍别乱跑,你怎么就是不听话!”超市里,妈妈对着挣脱手跑向玩具区的6岁男孩小磊发火,可小磊却一脸委屈,还想伸手去够货架上的玩偶。很多家长像这位妈妈一样,把孩子的某些行为归为“不听话”,却没意识到,这可能是多动症孩子难以控制的本能反应。
小磊在家从不肯乖乖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要么在茶几上爬上爬下,要么拿着玩具车在房间里疯跑,甚至会把书架上的书一本本抽出来扔在地上。妈妈以为他是故意捣乱,每次都忍不住批评,可小磊却哭着说“我控制不住想动”。其实,这不是孩子“故意不听话”,而是多动症导致的多动冲动——他的大脑无法像普通孩子那样抑制多余的活动,身体总忍不住想探索、想行动,就像被按下了“停不下来”的开关。
在学校,小磊的“不听话”更明显。上课铃响了,他还在座位上玩橡皮,老师提醒后没安静两分钟,又开始和同桌说话;布置的作业,他要么漏写一半,要么把“3”写成“5”,老师批评他“不认真”,可他其实很想做好,只是注意力根本没法长时间集中在课本上。就像有人在他耳边不断切换频道,各种声音、画面总在干扰他,让他没法专注听老师讲课、认真写作业。
这些看似“不听话”的行为,背后藏着孩子的无奈。多动症孩子不是故意要惹人生气,而是他们的大脑发育和普通孩子不同,在注意力控制、行为抑制方面存在困难。当家长放下“孩子不听话”的偏见,试着理解“他只是控制不住自己”,才能更耐心地帮孩子找到适合的方式,慢慢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用批评和指责,让孩子陷入“我不好”的自我否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