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眨眼,是不是眼睛有问题?”“别跟他玩,他会突然大叫!”这些同伴的议论,常让抽动症孩子陷入自卑、孤立。帮助孩子应对社交困境,需要家长、学校、孩子三方共同努力。
对家长而言,首先要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症状。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解释:“你频繁眨眼不是坏习惯,就像有些人会偶尔打喷嚏一样,是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没关系的。”同时教孩子简单的自我解释话术,比如面对同伴好奇时,可以说“我有时候会忍不住眨眼,这不会影响我们一起玩哦”。
其次,主动与学校沟通。提前和班主任、任课老师说明孩子的情况,建议老师在课堂上避免刻意关注或批评孩子的抽动行为(如“别眨眼了”),若孩子因抽动影响课堂,可悄悄允许他到教室外短暂调整。同时,可请老师组织小型班会,用绘本、动画等形式科普抽动症,减少同伴的误解。
对孩子来说,培养一项“优势技能”能提升社交自信。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可鼓励他参加绘画小组;擅长跑步,就加入体育社团。当孩子在兴趣中获得认可,同伴会更关注他的优点,而非抽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