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多动症还是抽动症,“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但很多家长对治疗存在顾虑:“吃药会不会有不良反应?”“行为治疗有用吗?”其实,科学的干预方案往往是“综合治疗”,需根据孩子的症状严重程度调整。
多动症的干预以“药物治疗+行为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常用的盐酸哌甲酯、盐酸托莫西汀等药物,能改善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性较高(常见不良反应如食欲下降、失眠,多在用药初期出现,可通过调整剂量缓解)。
行为治疗:如“正性强化法”(通过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减少不良行为)、“时间管理训练”(教孩子用计时器拆分学习任务),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巩固药物治疗效果。
抽动症的干预需根据症状轻重选择:
轻度抽动(不影响生活):以“心理支持+环境调整”为主,比如减少孩子的压力(如避免过度报兴趣班)、保证充足睡眠,症状多会随年龄增长减轻。
中度至重度抽动(影响学习、社交):可使用硫必利、阿立哌唑等药物缓解抽动症状,同时结合“行为干预训练”(如“习惯逆转训练”,教孩子用有意识的动作替代不自主抽动)。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治疗方案都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切勿自行给孩子用药或停药,也不要轻信“偏方”,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