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重庆小米熊蓝长安:紧急求助:孩子抗拒上学,我们请来了心理医生 ——3 个关键干预方向,帮孩子走出校园恐惧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孩子把书包扔在地上、哭喊着“死也不去上学”,甚至用“肚子疼”“头晕”等身体不适逃避校园时,我们和多数家长一样,从初的“批评教育”到后来的“焦虑崩溃”,直到尝试沟通、调整作息都无效,才意识到“抗拒上学”不是“调皮捣蛋”,而是孩子需要专业帮助的信号。于是,我们预约了儿童心理医生,而医生给出的干预思路和落地方法,不仅帮孩子重新走进校园,更让我们学会了“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

一、一步:先停“纠正”,帮孩子“卸下心防”

初见心理医生时,我们带着“请医生说服孩子上学”的迫切期待,可医生却先给我们泼了“冷水”:“现在该做的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先解开他对‘上学’的恐惧心结。”

通过和孩子单独沟通(避免家长在场时孩子不敢说真话)、让我们梳理近期家庭和校园细节,医生很快找到核心原因——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因一次英语公开课上回答错误被同学哄笑,之后总担心“再出错会被嘲笑”,甚至不敢和同学说话,终用“不去上学”逃避焦虑。

医生教我们的一个关键动作,是“情绪接纳”:

不说“上学有什么好怕的,别人都能去”,而是蹲下来和孩子说:“妈妈知道你一想到去学校就紧张,甚至有点害怕,这种感觉特别不好受,妈妈能理解”;

不强迫孩子“立刻返校”,而是和学校沟通“阶梯式适应计划”:一天只去学校1小时,和熟悉的同桌玩游戏;第二天增加到2小时,参与喜欢的美术课;逐渐延长在校时间,不给孩子“必须全天待在学校”的压力;

每天放学后,不追问“今天学了什么”,而是问“今天有没有一件小事让你觉得‘还好’?比如吃到喜欢的午饭、和好朋友说了一句话”,用“小美好”慢慢冲淡孩子对校园的负面印象。

刚开始,孩子每天去学校前还是会小声嘀咕“有点怕”,但因为我们不再指责,反而愿意主动说“今天想试着上一节数学课”——这是孩子放下抵触的一步。

二、家庭配合:心理医生定制的“日常情绪疏导法”

除了和学校的协同,心理医生还针对孩子的“社交恐惧”,设计了3个家庭可落地的疏导方法,帮孩子缓解焦虑:

“恐惧具象化”游戏:每天睡前,和孩子一起玩“担心小盒子”——让孩子把对上学的害怕(比如“怕英语课被提问”“怕同学不和我玩”)写在小纸条上,放进提前准备的“盒子”里,然后一起“给盒子上锁”,告诉孩子“这些担心先暂时存起来,明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1个”。通过这种方式,孩子的抽象恐惧变成了“可处理的小问题”,不再像之前那样“觉得害怕压得喘不过气”。

“正向经验”记录册:准备一个卡通笔记本,让孩子每天记录“校园里的一件开心事”,哪怕是“今天老师夸我坐姿好”“同桌借我一块橡皮”。医生说,孩子对校园的恐惧会“放大负面记忆”,而记录正向小事能帮他重新发现“校园也有好的部分”。坚持1周后,孩子主动说:“其实美术课挺有意思的,今天老师还把我的画贴在墙上了。”

“提前模拟”减少未知恐惧:周日晚上,和孩子一起“演练周一上学流程”——从“7点起床、吃爱吃的煎蛋”,到“背书包出门、和校门口的保安爷爷打招呼”,再到“进教室后先把书包放好,然后和同桌说‘早上好’”。通过提前熟悉流程,孩子对“上学”的未知感减少,焦虑也随之降低。

三、避开误区:这些“好心做法”会加重孩子的抗拒

干预过程中,心理医生特别提醒我们,有些家长的“常规操作”反而会让孩子更抵触上学,一定要避开:

别用“奖励交换”:比如“你乖乖上学,我就给你买玩具”——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把“上学”和“利益绑定”,而非真正接受校园,一旦奖励消失,抗拒可能更严重;

别反复追问“为什么不去”:“你到底怕什么?跟妈妈说啊!”——孩子可能说不清自己的恐惧,反复追问会让他更紧张,甚至用“不知道”逃避沟通,不如等他情绪平复后再轻声引导;

别在家“过度迁就”:孩子不上学就允许他长时间看电视、吃零食——这种“特殊待遇”会让孩子觉得“不上学更舒服”,反而不愿回到有规则的校园生活,建议在家仍保持和上学日相近的作息(比如按时起床、完成少量轻松作业)。

经过1个半月的心理干预和家庭配合,孩子从“每天哭闹不去上学”,到“主动背书包说‘今天要上美术课’”,虽然偶尔还会说“有点担心英语课”,但已经能自己走进教室,甚至会和我们分享“今天和同学一起玩了跳绳”。

现在回头看才明白,孩子抗拒上学从不是“故意作对”,而是他们在面对恐惧时,用自己的方式发出的“求助信号”。当我们愿意放下“让孩子立刻听话”的执念,和心理医生一起帮孩子拆解问题、接纳情绪,孩子才能慢慢找回走进校园的勇气。

想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孩子目前抗拒上学的状态持续多久了?有没有出现过“一说上学就身体不适,在家就好转”的情况?近校园里或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可能让孩子有压力的事(比如换老师、作业变多、家庭氛围紧张等)?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