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容易将孩子的“坐不住”归为调皮,把“频繁眨眼、清嗓子”当成坏习惯,却忽略了可能是多动症(ADHD)或抽动症(TS)的信号。这两种神经发育障碍虽常伴随出现,但在核心症状、发病机制上有明显差异。
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比如孩子上课无法集中听讲超过10分钟,经常打断他人说话,做作业时频繁起身找东西;而抽动症以不自主、反复的肌肉抽动为主要表现,分为运动抽动(眨眼、耸肩、歪头)和发声抽动(清嗓子、哼唧、说无意义短句),且抽动症状会在紧张时加重、放松时减轻。
值得注意的是,约30%-50%的抽动症患儿会合并多动症,但两者的干预重点不同。若发现孩子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且影响学习、社交,需及时到儿科或儿童精神科进行专业评估,避免因误解延误干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