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正规儿童医院)

重庆好的儿童医院

重庆专治自闭症医院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蓝长安:别急着批评!孩子抑郁时需要的是理解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拒绝社交、成绩下滑等表现时,很多家长的一反应是“批评教育”:“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点压力都受不了?”“是不是故意偷懒?”然而,这些指责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像一把把刀子,刺向本就脆弱的孩子——抑郁状态下的孩子,需要的不是道理,而是被看见、被理解的温暖。

孩子抑郁时,“批评”会变成压垮他们的稻草

儿童抑郁与成人不同,它很少表现为直白的“我很难过”,更多是通过“反常行为”传递信号:

可能是突然沉默寡言,对曾经热爱的游戏、玩具毫无兴趣;

可能是频繁哭闹、发脾气,一点小事就崩溃;

可能是躯体化症状:头疼、肚子疼,检查却查不出问题;

可能是自我否定:“我什么都做不好”“没人会喜欢我”。

这些行为背后,是孩子内心的“情绪风暴”——他们被无力感、绝望感包裹,像困在迷宫里找不到出口。此时家长若一味批评,会让孩子觉得:“连亲近的人都不理解我,我真的一无是处。”这种孤独感会加剧抑郁,甚至让孩子陷入“自我惩罚”的怪圈(如故意拖延、自伤)。

曾有一个案例:10岁的男孩因抑郁不愿上学,爸爸斥责他“装病逃避”,并强行把他塞进校门。结果孩子在课堂上突然情绪失控,用头撞向课桌——他不是“故意捣乱”,而是想用疼痛缓解内心的窒息感。

理解孩子,从“看见行为背后的情绪”开始

理解不是“我知道你难过”的敷衍,而是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试着感受他们的痛苦。家长可以从这3步做起:

1.先“接住”情绪,再谈“道理”

当孩子哭闹、拒绝沟通时,别急着追问“为什么”,先蹲下来告诉他们:“我看到你现在很难受,没关系,我在这里陪着你。”这种“无条件接纳”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即使自己“不够好”,依然被爱。

比如孩子说“我不活了”,与其怒斥“不许说胡话”,不如轻轻抱住他:“听到你这么说,妈妈心里好难过。你一定是觉得特别痛苦,才会这么想吧?”当情绪被看见,孩子才可能慢慢敞开心扉。

2.用“具体回应”替代“空洞安慰”

避免说“别难过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些话会让孩子觉得“我的痛苦被轻视了”。不如具体描述你观察到的细节,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关注我”:

“你今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晚饭也没吃多少,是不是心里有什么事堵得慌?”

“刚才提到考试时,你握紧了拳头,是不是很害怕考不好?”

具体的回应能帮孩子理清混乱的情绪,甚至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我是因为这个才难受的。”

3.允许孩子“暂时不好”,不强行“打气”

抑郁的孩子像耗尽了电的电池,强行让他们“振作起来”“加油努力”,只会让他们更疲惫。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果现在没力气,我们就先休息一下,不用逼自己马上好起来。”

比如孩子拒绝写作业,不必强迫他“必须完成”,可以说:“今天不想写也没关系,我们明天再试试,我陪你一起。”这种“不催促的支持”,反而能让孩子慢慢积攒面对问题的勇气。

当理解不够时,别忽视“专业帮助”的力量

如果孩子的抑郁症状持续超过2周(如长期失眠、食欲骤降、反复说“活着没意思”),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无法上学、拒绝进食),理解之外,更需要专业干预。

家长可以带孩子寻求儿童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治疗(如沙盘游戏、认知行为疗法)帮孩子梳理情绪,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这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像感冒需要吃药一样,抑郁也需要科学的治疗手段——承认需要帮助,本身就是勇敢的表现。

孩子的世很小,小到父母的一句话就能占据全部;孩子的世又很大,大到抑郁的阴霾能遮住所有光亮。当孩子陷入情绪的泥沼时,别急着批评他们“不够坚强”,试着伸出手说:“我可能不懂你的全部痛苦,但我愿意陪你一起面对。”这份理解,或许就是照亮他们走出黑暗的一束光。

提示:本文内容仅供科普参考,具体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延误干预时机。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小儿惊厥,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包括脑瘫),小儿意识障碍,智力低下、小儿多动症及多发性抽动综合征等诊治工作

擅长: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智力低下、脑瘫、癫痫、遗尿等神经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

擅长:诊治小儿神经内科疾病,如小儿癫痫、小儿瘫痪、小儿多动症、颅内感染、头痛、智力、行为发育障碍等疾病,尤其擅长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其疗效的评价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