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牵动着家长们的心。走路,本应是一个自然而然逐步发展的正常能力,但当发现孩子走路姿势出现异常时,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有可能是脑瘫的前兆。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聊聊这背后隐藏的“秘密”。
一、正常孩子走路姿势的发展过程
一般来说,孩子在1岁左右开始尝试站立并迈出人生的一步,刚开始走路时可能摇摇晃晃,步伐不太稳,这都是正常的现象。随着不断练习,到了1岁半至2岁左右,走路会越来越稳,姿势也会逐渐趋于协调。正常情况下,孩子走路时步伐均匀、节奏平稳,双脚能自然交替前行,手臂也会自然摆动来配合身体的平衡。
二、哪些走路姿势异常需要警惕
剪刀步这是比较常见且容易被发现的异常姿势之一。孩子在走路时,双腿像剪刀一样交叉前行,两脚向内交叉,迈步行走比较困难,而且移动速度往往较慢。这种姿势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孩子的下肢肌张力过高,是脑瘫的一个典型表现特征。
踮脚尖走路如果孩子长时间习惯性地踮着脚尖走路,很难将整个脚掌平稳着地,即使家长提醒纠正也很难改变,那就需要引起重视了。这有可能是因为脑部对肌肉控制出现了问题,导致小腿后侧的肌肉过度紧张,进而出现这种异常的走路姿态,也可能与脑瘫相关。
鸭步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晃,骨盆带动双腿向外撇,步伐看起来像鸭子走路一样,一摇一摆的。这通常提示孩子的髋部、腿部肌肉力量可能不足或者肌肉协调能力出现了障碍,有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一种表现,同样可能是脑瘫发出的信号。
走路不稳、频繁跌倒排除了地面不平、孩子调皮等外在正常因素后,如果孩子在已经过了正常学步阶段,还是走路特别不稳,经常无缘无故地跌倒,这或许说明孩子的平衡感、肢体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而脑瘫往往会影响到这些身体机能的正常发展。
三、脑瘫的其他可能伴随表现
单纯走路姿势异常不能就确诊为脑瘫,但如果同时伴有以下这些情况,那脑瘫的可能性就相对更高了。
运动发育迟缓比如到了该翻身、坐立、爬行的月龄,孩子却总是落后于同龄人,迟迟不能掌握这些基本的动作技能,这显示出孩子整体的运动能力发育存在问题,要考虑是否存在脑瘫影响了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支配,从而阻碍了运动能力的正常发展。
肌张力异常除了前面提到的下肢肌张力高出现剪刀步的情况,孩子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也可能存在张力过高或者过低的问题。比如胳膊、手部肌肉僵硬,难以灵活弯曲伸展,或者肌肉过于松软,没有力气抓握东西等,这都是肌张力异常的体现,往往和脑瘫有着密切联系。
姿势异常不仅是走路姿势,孩子在平时坐着、躺着的时候,也可能出现一些奇怪的姿势,像头部总是偏向一侧、身体扭转不自然等,这些异常姿势持续存在且难以纠正,同样提示神经系统可能存在病变,是脑瘫的相关预警信号。
智力、语言等发育障碍部分脑瘫患儿除了运动方面有问题外,还会伴随智力发育落后的情况,比如理解能力差、学习新事物困难、说话较晚或者发音不清等语言方面的障碍,这是因为脑瘫可能影响到了脑部多个功能区域的正常发育。
四、发现异常该怎么办
一旦家长察觉到孩子走路姿势异常或者有上述提到的其他可疑表现,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但也绝不能心存侥幸,拖延不管。首先,要尽快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儿科或者儿童康复科就诊,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的症状表现、出现异常的时间以及平时的生长发育情况等信息。医生一般会对孩子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评估孩子的运动能力、肌张力、神经反射等情况,还可能会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比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等,来查看孩子脑部的结构和发育是否存在异常。如果经过检查确诊为脑瘫,也不要过于绝望,现在针对脑瘫有多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像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等,通过早期、持续、科学的康复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尽可能地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大程度地减轻脑瘫对孩子未来生活的影响。
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家长关心的大事,对于走路姿势这样看似平常却又意义重大的细节,我们一定要多留意、多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排查,让孩子能在健康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