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把手指关节的僵硬、肿胀当成劳累或受凉后的正常反应,殊不知这可能是类风湿的早期预警。类风湿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症状隐匿却进展迅速,若忽视这些信号,可能导致关节畸形甚至功能丧失,读懂身体的提醒尤为重要。
晨僵是类风湿典型的早期信号之一,尤其在手指关节表现明显。清晨起床后,会感觉手指发僵、握拳困难,甚至连扣纽扣、拿杯子这样的简单动作都难以完成。这种僵硬感并非普通的“受凉僵硬”,通常会持续1小时以上,活动后才会逐渐缓解,且会反复出现。很多人误以为是年纪大了或前一天劳累所致,殊不知这是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滑膜,导致炎症渗出、组织水肿的典型表现。
伴随晨僵而来的,往往是手指关节的肿胀。肿胀多发生在手指的近端指间关节(靠近手掌的关节)和掌指关节,有时会呈现对称性——比如左手食指肿胀,右手食指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肿胀的关节会略微发红,按压时可能有隐痛或压痛,外观上显得“胖乎乎”的,影响手指活动灵活性。这种肿胀并非外伤或感染引起,通常没有明确诱因,且会持续数周不消退,甚至逐渐加重。
除了核心的晨僵和肿胀,还可能出现其他伴随信号。比如手指关节的隐痛、胀痛或刺痛,疼痛程度可能时轻时重,休息后也难以完全缓解;部分人会感觉手指关节活动时“发涩”,甚至有轻微的摩擦感;随着炎症发展,可能会出现手指僵硬变形的早期迹象,比如手指向一侧偏斜、无法完全伸直。此外,少数人还会伴随全身症状,比如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低热、体重轻微下降等,这些容易被误以为是感冒或亚健康状态。
以下几类人群更需警惕这些信号:有类风湿家族史的人,患病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女性在生育年龄(20-45岁)是高发群体,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长期从事手部重复性劳动、关节长期受凉受潮的人;以及曾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
若出现上述信号,切勿忽视或自行贴膏药、按摩缓解。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是关键。生活中要注意手部保暖,避免长时间接触冷水、冷风;减少手指关节的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避免用力抓握重物,减轻关节负担。早期识别信号、及时排查,才能更好地保护关节功能,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