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科普】类风湿患者怕受凉?居家保暖护关节有方法【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

成都附大强直类风湿骨科医院

入秋后刚降温,类风湿患者李阿姨就把厚外套翻了出来——不是怕自己着凉,而是一遇冷,手指关节就会发僵、隐隐作痛,连拧开保温杯盖都要多费几分劲。对很多类风湿患者来说,“怕冷”不只是体感不适,更像是关节发出的“预警信号”:气温降低时,关节疼痛、僵硬的症状容易加重,甚至影响日常活动。其实,做好保暖不仅能缓解当下的不适感,更能为关节筑起一道“防护墙”,减少寒冷对炎症的刺激。

为什么类风湿患者格外怕冷?这和病情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类风湿患者的关节及周围组织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炎症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关节周围供血量减少。而寒冷会进一步收缩血管,让关节部位的血液流通更慢,炎症因子更容易在局部堆积,进而加重关节的僵硬感和疼痛感。就像冬天水管会因低温收缩水流变慢,关节的“血液供给”也会受寒冷影响,变得“动力不足”,自然更容易出现不适。

做好保暖,关键在“精准”——不是穿得越多越好,而是要针对关节部位做好重点防护,同时兼顾日常活动的便利性。

日常穿衣可以试试“分层保暖法”。贴身层选柔软、透气的纯棉或羊绒材质,减少对皮肤和关节的摩擦;中间层选轻便的羊毛衫或薄羽绒服,方便根据室内外温差增减;外层选防风的外套,尤其注意袖口、领口、裤脚这些容易漏风的部位,比如穿带松紧袖口的衣服,避免冷风从手腕钻进袖子里。对经常活动的手指、手腕,可选择薄款棉质护腕、护指,既保暖又不会影响手指弯曲,做家务、用手机时都很方便。

居家保暖要关注“细节死角”。很多人家里客厅、卧室有暖气或空调,但卫生间、厨房容易温度偏低,洗漱、做饭时接触冷水或冷空气,关节容易受刺激。建议在卫生间放一个小型取暖器,洗漱时提前打开;厨房洗碗、洗菜时用温水,避免直接接触冷水。晚上睡觉时,可在膝盖、脚踝处搭一条薄毛毯,或选择长度到脚踝的睡袍,防止夜间翻身时关节暴露在冷空气中。如果手脚容易冰凉,睡前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水温以不烫为宜),泡完后及时擦干,穿上袜子,能让关节暖乎乎的,也有助于改善睡眠。

外出时要做好“重点防护”。除了穿保暖的外套,还可以准备便携的保暖装备:比如折叠式护膝,出门时套在裤子里,保护膝盖不受冷风直吹;戴一顶能护住耳朵的帽子,因为头部受凉也可能间接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如果需要长时间在户外,可带一个暖手宝或暖宝宝,但要注意避免直接贴在关节皮肤上,可隔着衣服使用,防止低温烫伤。

另外,有些保暖细节容易被忽视,比如避免长时间待在风口处——冬天开空调或暖气时,别让出风口直接对着关节吹;从室外回到室内,不要马上脱掉外套,可先在门口缓一缓,等身体适应室内温度后再慢慢减衣,避免温差过大刺激关节。

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对寒冷的耐受度不同,保暖方式也可以灵活调整。比如有些患者夏天在空调房里也会觉得关节不适,这时可以准备薄款护肘、护膝,或在膝盖上搭一条小毯子。如果保暖后关节不适仍频繁出现,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和医生沟通,看看是否需要根据病情调整护理或治疗方案。

对类风湿患者来说,保暖不是季节性的“任务”,而是融入日常的“关节保护习惯”。选对适合自己的保暖方式,让关节始终处于舒适的温度环境中,不仅能缓解当下的疼痛与僵硬,更能为长期的关节健康打下基础,让日常活动少受天气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特别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急性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的技术研究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擅长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外周关节非特异性炎症、家族遗传性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疑难性病症。

擅长:采用微创介导、溶解、氧化关节腔炎症等有害物质,使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有所改善,晨僵、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明显改善。擅长采用先进仪器促修复受损骨质,使关节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障碍消失。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