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科普】痛风缓解期:选对低嘌呤主食,饮食调理更简单【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

成都附大强直类风湿骨科医院

痛风缓解期虽无急性疼痛发作,但稳定尿酸、减少复发仍是核心目标。主食作为每日能量的主要来源,占比高且食用频率高,选对低嘌呤主食,既能满足身体供能需求,又能避免给尿酸代谢“添负担”,让饮食调理更顺畅,间接降低痛风再次发作的风险。

痛风缓解期选低嘌呤主食,首先要优先考虑全谷物类。像燕麦、糙米、藜麦、全麦面包(无添加糖和黄油款)等,不仅嘌呤含量低,还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身体代谢多余废物,同时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避免血糖波动间接影响尿酸代谢。比如早餐用燕麦片加牛奶(或无糖豆浆)冲泡,替代部分精白米粥;午餐用糙米饭替代半碗白米饭,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通过膳食纤维助力身体调节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全谷物虽好,但初次食用时建议从少量开始,比如先在白米中加入1/3糙米,逐渐增加比例,避免因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引发肠胃不适。

薯类也是缓解期优质的低嘌呤主食选择。红薯、紫薯、土豆、山药、芋头这类薯类,嘌呤含量远低于精米白面,且含有丰富的钾元素——钾元素能帮助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促进多余水分排出,间接助力尿酸通过尿液排出。日常可将薯类替代部分主食,比如晚餐用蒸红薯替代半碗米饭,或用土豆切块与蔬菜同炒(少油少盐),既能丰富口感,又能减少精制主食的摄入。不过,薯类淀粉含量较高,若食用了薯类,需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量,避免总热量摄入超标,导致体重增加(体重超标会增加痛风复发风险)。

杂豆类(干豆泡发后)也可作为低嘌呤主食的补充。红豆、绿豆、鹰嘴豆、扁豆等干豆,嘌呤含量属于中低水平,且富含植物蛋白和B族维生素,能在补充能量的同时,为身体提供优质蛋白,减少对高嘌呤动物蛋白的依赖。比如将红豆、绿豆与大米(或糙米)一起煮成杂粮粥,或用鹰嘴豆煮软后捣成泥,替代部分主食。需要注意的是,杂豆类需选择干豆泡发后烹饪,避免食用油炸豆制品(如炸豆腐泡)或加工豆制零食(如兰花豆),这类加工品不仅嘌呤可能升高,还含有较多油脂和盐分,不利于尿酸稳定。

痛风缓解期需注意控制或避开部分主食。首先是精制糖含量高的主食,比如甜面包、奶油蛋糕、含糖糕点、糯米团(加糖款)等,这类主食中的精制糖(尤其是果糖)会影响尿酸代谢,可能导致尿酸升高,增加复发风险;其次是部分中嘌呤主食,比如小米、玉米、荞麦等,虽然嘌呤含量略高于全谷物和薯类,但并非完全不能吃,只需控制食用量,比如每周吃2-3次,每次不超过一碗,避免长期大量食用;另外,油炸或高油烹饪的主食(如油条、油饼、炒面)也需避开,高油饮食会影响身体代谢功能,间接干扰尿酸排出。

选择低嘌呤主食时,还可搭配“粗细结合”的原则,让饮食更均衡。比如早餐吃一片全麦面包+一个鸡蛋,午餐吃半碗糙米饭+一份蒸土豆,晚餐吃一小碗杂粮粥+少量蔬菜,既能保证主食的多样性,又能通过不同种类的低嘌呤主食,为身体提供更全面的营养。同时,主食的烹饪方式以蒸、煮、焖为主,避免油炸、爆炒或勾芡(勾芡用的淀粉若过量,可能增加身体代谢负担),比如糙米饭蒸熟即可,无需加入过多油脂或调味料。

需要提醒的是,选对低嘌呤主食是痛风缓解期饮食调理的一部分,不能替代规范治疗和其他饮食原则(如控制高嘌呤食物、限制饮酒、多喝水)。患者可根据自身口味和身体耐受度,灵活调整主食种类,将低嘌呤主食融入日常三餐,通过长期坚持,帮助尿酸维持在稳定范围,让饮食调理更轻松,为减少痛风复发打下基础。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特别擅长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急性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的技术研究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擅长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外周关节非特异性炎症、家族遗传性类风湿关节炎等风湿疑难性病症。

擅长:采用微创介导、溶解、氧化关节腔炎症等有害物质,使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有所改善,晨僵、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明显改善。擅长采用先进仪器促修复受损骨质,使关节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障碍消失。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