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当下,成都中医哮喘医院李勇主任指出,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等)的发生是多重危险因素长期叠加的结果。结合临床经验与医学研究,其核心致病因素可归纳为以下六类:
一、吸烟:首要致病因子
烟草燃烧产生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气道黏膜,引发慢性炎症。临床数据显示,吸烟史≥10包/年的人群,气道病变风险显著升高,且肺功能下降速度是不吸烟者的2-3倍。值得注意的是,二手烟、三手烟对非吸烟者同样构成威胁。
二、职业与环境暴露
长期接触粉尘(如煤矿、化工行业)、化学气体(甲醛、油烟等)的人群,患病风险较常人高3-5倍。这类暴露具有累积效应,即使短期接触也可能诱发气道免疫紊乱,约30%无吸烟史的慢阻肺患者与职业暴露相关。
三、遗传基因影响
部分人群因先天基因缺陷(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肺部弹性纤维易被破坏,即使无吸烟等外部因素,青年时期也可能发病。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者肺气较弱,更易受外邪侵袭。
四、反复呼吸道感染
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的反复感染,会加速气道结构损伤,使肺功能下降速率增加10%-15%,并形成"感染-损伤"恶性循环。儿童时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导致成年后肺功能储备不足。
五、体质与免疫紊乱
从中医角度,痰湿、气虚体质者多因肺气不足、脾失健运,易生痰饮阻滞气道;现代医学表明,此类人群免疫功能紊乱,更易发生持续气道炎症,导致疾病迁延难愈。
六、空气污染危害
PM2.5、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长期暴露,会引发肺部氧化应激反应。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长期生活在污染超标环境中,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增加15%-27%,且污染物可通过血液影响全身系统。
李勇主任强调,这些因素常协同作用(如吸烟合并污染暴露风险倍增),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重点关注晨间咳嗽、活动气短等早期信号。通过戒烟、加强职业防护、增强体质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