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呼吸道疾病早期症状易被忽视,成都中医哮喘医院李邦良主任结合临床经验,提炼五大核心症状及预警要点,帮助公众快速识别疾病信号。
一、长期咳嗽:气道异常的"预警灯"
持续8周以上的慢性咳嗽是重要警示。慢阻肺患者表现为晨间干咳、痰量增多;哮喘患者多在夜间/清晨发作,干咳且抗生素无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嗽呈季节性,冬春加重。若伴随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需警惕气道损伤,建议及时筛查肺功能与CT。
二、进行性呼吸困难:肺功能衰退标志
早期仅在活动(如爬楼、快走)时气促,随病情发展至静息状态呼吸费力。慢阻肺患者可能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哮喘患者呈发作性喘息并可闻哮鸣音,缓解后症状消失。出现持续加重的气短需立即就医评估。
三、喘息与胸闷:气道狭窄双重信号
喘息多表现为呼气困难,慢阻肺患者伴胸部憋闷,哮喘患者以高调哮鸣音为特征,严重时需前倾坐位呼吸。夜间平卧时胸闷加重需与心脏疾病鉴别,建议优先排查心电图。
四、全身症状:病情进展危险信号
30%中晚期患者出现体重骤降、肌肉萎缩(慢阻肺常见),儿童哮喘可能影响发育,长期缺氧者可见口唇发绀、杵状指。研究显示,慢阻肺患者BMI<20时,急性加重风险增加2.3倍,需密切监测体重变化。
五、急性加重:需立即干预的危急信号
感染或停药可能诱发急性加重:慢阻肺表现为痰量增多、脓性痰、意识模糊;哮喘喘息加剧、心率>120次/分,药物不缓解需急诊;慢性支气管炎伴发热、痰量激增50%以上。每年急性加重≥2次的慢阻肺患者,5年死亡率达47%,务必重视早期干预。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
符合以下任一条件者需每年查肺功能:
40岁以上、吸烟指数>400支/年
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烟雾或生物燃料
有慢阻肺家族史或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年≥2次)
李邦良主任强调:"早期识别症状并结合肺功能检测,是阻断疾病进展的关键。中医体质调理可辅助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中西医结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