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姚宏胤主任指出,哮喘并非单纯的气管疾病,其本质是风邪伏肺、痰瘀互结、脏腑亏虚共同作用的全身性病理反应,需从中医整体观认识其核心病机。
一、风邪伏肺:发作的启动因素
中医认为,哮喘急性发作多由"风邪"触发。此处"风"既指外界风寒、过敏原等诱因,也包括体内气血逆乱产生的"内风"。风邪特性"善行而数变",侵袭肺脏后潜伏于气道,导致气道敏感性异常(对应现代医学的气道高反应性)。临床常见患者遇风、遇刺激突发咽痒、咳喘,正是"伏风扰肺"的典型表现,成为哮喘反复发作的直接诱因。
二、痰瘀互结:病情缠绵的病理基础
风邪久羁致肺失宣降,津液代谢失常,聚而成"伏痰"。此痰黏腻胶着,阻塞气道,正如古籍所言"膈有胶固之痰"。同时,痰阻气机可致血行不畅,形成"瘀滞",二者互结加重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造成气道狭窄。临床观察发现,多数慢性哮喘患者存在舌质紫暗、舌下络脉迂曲等"痰瘀伏络"征象,形成"痰瘀互结→气道损伤"的恶性循环。
三、脏腑亏虚:发病的内在根源
肺、脾、肾三脏亏虚是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内因。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脾虚生湿,聚湿成痰;肾虚摄纳无权,气逆作喘。儿童哮喘多与肺脾气虚相关(如反复感冒、消化不良),成人久病则常累及肾脏(如动则气喘、腰膝酸软),形成"本虚标实"的复杂病机。
四、立体病机:中医对哮喘的整体认知
姚宏胤主任提出,哮喘本质是"风为诱因、痰瘀为病理产物、脏腑虚损为基础"的立体病理网络。这一理论融合中医经典与现代医学,将风邪侵袭对应免疫激活(如Th2 型炎症反应),痰瘀互结对应气道重塑,脏腑亏虚关联免疫调节失衡,为防治提供"祛风、化痰、活血、补虚"的整体思路,强调从调节机体平衡入手,而非单纯对抗症状。
哮喘的发生发展是内外因协同作用的结果,中医"风痰瘀虚"病机理论揭示了其复杂性。理解这一本质,有助于树立"防治结合、整体调护"的观念,为临床精准干预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