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系统疑难病中,肺纤维化因其高致残率和复杂病理机制备受关注。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呼吸科姚宏胤主任指出,该病本质是现代医学"瘢痕重构"与中医"肺肾亏虚、痰瘀互结"的多维度病理交织,需从双重视角解析核心病机。
一、现代医学:肺泡修复失控导致"肺瘢痕"
姚宏胤主任解释,肺纤维化的起点是肺泡长期受损伤——无论是粉尘吸入、长期炎症还是免疫异常,都会引发肺泡上皮细胞持续受损。此时,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过量分泌胶原纤维,形成瘢痕组织取代正常肺组织。这种"瘢痕化"直接导致两大后果:肺弹性丧失引发进行性呼吸困难,肺血管受压可能诱发右心衰竭。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异常修复过程中TGF-β等纤维化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是推动瘢痕形成的关键分子机制。
二、中医理论:肺肾两虚与痰瘀互结的恶性循环
中医将肺纤维化归为"肺痿""肺痹",病机核心是"本虚标实"。姚主任强调,肺主气、肾纳气,久病或体虚导致肺肾气虚,形成"气虚则血行滞、津液停"的基础——气虚推动无力,血液凝瘀、津液成痰,痰瘀互结阻塞肺络,造成肺叶"枯萎"。这种病理并非静止,而是痰瘀阻滞耗伤正气,正气虚又加剧痰瘀生成的恶性循环,符合中医"阴成形"的过度累积理论。
三、中西医结合:从"炎症-纤维化"到"肺痹-肺痿"的动态演变
姚宏胤主任指出,现代医学的"肺泡炎-纤维化"病理过程,与中医"肺痹-肺痿"的病机演变高度契合:早期肺泡炎对应"肺痹"的外邪袭肺、络脉痹阻,晚期纤维化对应"肺痿"的气阴耗伤、肺体萎弱。痰瘀作为关键病理产物,在中西医视角中均扮演重要角色——既是炎症损伤的结果,又通过激活纤维化信号通路推动病情进展,形成跨学科共识的核心病机。
肺纤维化的本质是肺部修复机制失控与全身气血津液失调的综合结果。姚宏胤主任强调,早期识别咳嗽、活动后气短等预警信号,避免粉尘暴露、戒烟等诱因,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整体调理(如中医的益肺补肾、化痰通络,西医的抗纤维化干预),是延缓病情的关键。理解这种多维度病理机制,为精准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