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儿童肺炎高发,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冉然副主任医师提醒家长:掌握科学应对方法,可有效降低风险。从中医"未病先防"理念出发,重点做好"识别、护理、预防"三大关键环节。
一、快速识别肺炎早期信号
儿童肺炎易与感冒混淆,需警惕三大特征:
异常发热:持续39℃以上高热或反复低烧超3天,婴幼儿可能体温不升、精神萎靡。
呼吸异常:安静时呼吸加快(>24次/分钟),出现鼻翼扇动、干咳加重,警惕肺部感染。
全身表现:伴随头痛、食欲锐减、肌肉酸痛,尤其学龄前儿童需密切观察。
二、中医调理:从改善体质入手
冉然医生指出,儿童"肺常不足",饮食不当易生痰湿,形成易感体质。建议:
健脾益肺:用山药、茯苓等药食同源食材煮粥,增强脾胃功能;配合腹式呼吸训练,提升肺气。
环境防护: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通风3次;过敏儿童定期清洁空调滤网,远离二手烟。
三、家庭护理"三原则"
饮食调理:急性期以小米粥、梨汁等清淡饮食为主,恢复期补充瘦肉、鸡蛋,忌油炸、生冷食物。
温和护理:用温水泡脚促进循环,避免直接食用寒性食物(如西瓜、螃蟹);鼓励适度户外活动(避开雾霾),卧床患儿需定时拍背排痰。
观察重点:记录发热时间、痰液颜色,若出现持续高热超72小时、口唇发绀、尿量减少,或有基础疾病(如先心病、哮喘),立即就医。
四、构建三级预防体系
基础防护:按时接种流感及肺炎疫苗,每年1次肺功能筛查。
体质调理:气虚儿童用黄芪、白术煮水代茶;痰湿体质每周2次茯苓山药粥。
环境干预:雾霾天戴KN95儿童口罩,使用高效空气净化器;新装修房屋通风6个月以上。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家长应注重日常体质调理。"冉然医生建议,定期带儿童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已开通中西医结合诊疗通道,提供中药雾化、穴位贴敷等特色疗法,为儿童呼吸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