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哮喘医院李勇主任指出,肺气肿护理需围绕"预防加重、维护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展开,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基础护理:打好健康地基
1.饮食管理
遵循"三高一优"原则:高蛋白质(蛋、瘦肉、鱼)修复肺泡,高维生素(蔬果)增强黏膜免疫,高膳食纤维(全谷物)防便秘减胸压,低脂低盐(每日盐<5g)控炎症。避免产气食物(红薯、豆类)及辛辣饮食,减少腹胀咳嗽。
2.环境防护
雾霾天选N95口罩,室内通风避污染高峰,厨房用强抽油烟机;粉尘作业者戴专业防尘面罩,定期检测环境粉尘。严格戒烟,远离二手烟,可借助医院戒烟门诊科学干预。
二、功能维护:提升呼吸效率
1.呼吸训练
每日3次腹式呼吸(鼻吸4秒鼓腹、口呼6秒缩腹),配合缩唇呼吸(吹口哨式慢呼),增强膈肌功能;每周150分钟温和运动(太极、八段锦),改善呼吸肌耐力。
2.家庭氧疗与排痰
血氧分压<60mmHg者需低流量吸氧(1-2L/min),每日≥15小时,配血氧仪监测(指氧≥90%)。痰多者取头低脚高位,家属拍背助排痰,配合雾化稀释黏液,避免用力屏气防气胸。
三、治疗与监测:中西医结合管理
1.规范用药
急性发作期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稳定期联合吸入激素+长效扩支药控炎;缓解期可中医辨证调理(如肺气虚用玉屏风散),减少急性发作。
2.定期随访与疫苗
每3-6个月查肺功能、CT及血气分析,用CAT评分自评症状。6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每5年接种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四、生活细节:规避风险因素
1.动作与体重
避免搬重物、剧烈运动及屏气动作(如用力排便),防肺大疱破裂;保持BMI在18.5-24.9,过轻过重均影响呼吸功能。
2.情志与作息
正念冥想调节情绪,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突发气促、脓痰、指氧<90%或高热时立即就医。
李勇主任强调,肺气肿护理需在专业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通过长期规范管理,可有效延缓肺功能衰退,降低急性加重风险。选择正规医院定期随访,是守护呼吸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