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7%,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成都中医哮喘医院李勇主任从西医视角解析,强调规范治疗与全周期管理是控制关键。
一、早期识别:揪出"沉默的呼吸杀手"
慢阻肺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初期仅表现为活动后气短、晨间咳嗽,60%患者确诊时已属中重度。吸烟(风险增3-5倍)、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是主要诱因,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遗传因素及反复感染加速病情发展。40岁以上吸烟者、长期咳嗽人群需每年做肺功能检测(FEV1/FVC<70%可确诊)。
二、阶梯治疗:分阶段控制病情进展
(1)急性发作期:快速解痉抗炎
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数分钟缓解喘息,中重度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急性加重风险。
(2)稳定期:长效维持+氧疗
每日一次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噻托溴铵)持久扩气道;静息血氧<90%者需坚持每日15小时以上低流量氧疗(28%-30%浓度),延缓肺心病等并发症。
(3)辅助用药:精准祛痰抗感染
痰液黏稠选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细菌感染需依据痰培养选抗生素(肺炎链球菌用阿莫西林,支原体感染选阿奇霉素),避免滥用。
三、全周期管理:从预防到康复的系统方案
(1)基础干预阻断诱因
戒烟可减30%-50%发病风险,雾霾天戴N95口罩(4小时更换),职业暴露者需防尘面罩,家庭改用清洁能源减少油烟。
(2)康复训练提升肺功能
每日10-15分钟缩唇呼吸(鼻吸4秒/口呼6秒)和腹式呼吸(吸鼓腹/呼收腹)增强膈肌;稳定期可快走、打太极拳(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不喘为度)。
(3)动态监测指导用药
病情稳定者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按检测结果调整方案,严禁"症状缓解就停药"。
四、避开三大认知误区
①氧疗依赖误区:每日≥15小时规范氧疗可改善预后,不会产生依赖;
②偏方自愈陷阱:慢阻肺不可医治,需遵循"西药控症+中医调理",勿信保健品;
③高危人群拖延:有吸烟史/职业暴露/家族史者,出现持续咳嗽、活动气促及时就诊。
李勇主任强调,慢阻肺管理需整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及定期监测,早期介入可使80%患者维持正常生活。科学应对才能有效延缓肺功能衰退,守护呼吸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