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动态”郑继红老中医解析:秋季支气管炎高发的四大元凶与科学防护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秋季是支气管炎的高发季节,成都中医哮喘医院郑继红老中医指出,这与气候、过敏原、感染及生活方式四大因素密切相关,做好针对性防护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一、四大诱因揭秘秋季发病根源

(一)寒燥袭肺:气道防御「双重打击」

秋季昼夜温差常超10℃,冷空气直接刺激支气管黏膜,导致气道敏感性升高,引发痉挛收缩。同时空气湿度骤降,中医认为「燥易伤肺」,干燥环境会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使纤毛排痰功能减弱,黏液分泌减少,防御能力下降30%以上,为病原体入侵打开通道。

(二)过敏原「旺季」:过敏体质需警惕

花粉、尘螨、霉菌孢子随秋风扩散,浓度较夏季升高2-3倍。约40%的秋季发病由过敏引发,过敏原刺激气道产生炎症反应,出现反复干咳、咽痒,严重者可发展为喘息性支气管炎。PM2.5污染会加剧过敏反应,使发病率提升2倍。

(三)感染「高发期」:上呼吸道感染蔓延

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在秋季活跃,70%的急性发作源于感冒迁延不愈。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引发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初期表现为干咳,若未及时干预,易合并细菌感染,出现黄痰、发热等症状。中医辨证多为「外邪袭肺」,需及时驱邪防止入里化热。

(四)生活方式「隐形推手」

吸烟人群发病率是普通人的3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气道纤毛,导致黏液淤积;秋季贪食生冷或辛辣食物,易伤脾胃生痰湿,「脾肺失调」会使痰液滋生,内外因素叠加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二、中西医结合的科学防护方案

(一)环境管理:打造「护肺屏障」

保持室内湿度50%-60%,干燥时使用加湿器;雾霾天佩戴N95口罩,避免清晨户外锻炼;每周用55℃热水清洗床单杀灭尘螨,厨房安装高效油烟机减少油烟刺激。

(二)体质调理:中医「润肺固表」法

肺气虚者可饮用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0g、防风6g)煮水,增强免疫力;痰湿体质者宜食陈皮茯苓粥健脾祛湿。饮食遵循「增白润燥」原则,多吃百合、银耳、雪梨,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避免油炸及过咸食物。

(三)生活方式:阻断诱因关键点

戒烟是首要措施,吸烟者可采用「渐进法」减少烟量;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锻炼时用鼻呼吸避免冷空气直刺气道;睡前用温水泡脚15分钟,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提升整体免疫力。

(四)医学干预:高危人群「精准预防」

60岁以上及慢病人群应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预防方(如益气固表饮),每月记录「咳喘日记」监测病情,出现持续咳嗽超2周需及时就医。

三、避开三大护肺误区

(一)止咳≠治咳,先祛痰再止咳

咳嗽是排痰的保护机制,单纯服用强效镇咳药可能导致痰液滞留,加重感染。痰多者应优先使用氨溴索等祛痰药,或通过中医辨证用化痰方剂。

(二)抗生素≠「全能药」

70%的支气管炎由病毒引起,盲目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无效且易致耐药。建议先查血常规,细菌感染(白细胞升高)时再规范用药,疗程不超过7天。

(三)「秋冻」要适度,重点护胸背

「秋冻」适合健康人群循序渐进锻炼,老人、儿童及慢病患者需注意胸背部保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寒邪直接侵袭肺部引发急性发作。

郑继红老中医强调,秋季支气管炎防治需「内外兼修」,既要应对气候、过敏等外部诱因,更要通过中医调理改善体质。做好环境防护、合理饮食、规范生活习惯,配合必要的医学干预,可有效降低90%以上的发病风险,守护呼吸健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成都哮喘病医院)尘肺、矽肺、肺维维化、慢阻肺、肺气肿、肺大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和重症的抢救。

擅长:(成都哮喘病医院)中医诊疗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肺气肿、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肺结节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运用中药的膏剂、汤剂和经皮透药等多种方式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秘方,通过内在调理与外在养护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与促进康复的综合疗效。

擅长:(成都哮喘病医院)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对于儿童哮喘、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慢性咳嗽、湿疹、营养不良、儿童康复等的临床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