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作为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西医治疗遵循"快速缓解急性症状、长期控制气道炎症"的原则。成都中医哮喘医院李勇主任结合临床经验,解析西医缓解哮喘的核心方案。
一、急性发作期:快速解痉与抗炎并重
1.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与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异丙托溴铵)是一线用药,通过舒张气道平滑肌、阻断迷走神经兴奋,5-10分钟内快速缓解喘息、气促。联合雾化适用于轻中度发作,可协同改善通气功能,是家庭急救与门诊处理的主要手段。
2.全身糖皮质激素干预
重症患者(如出现呼吸衰竭)需静脉使用甲泼尼龙,通过抑制气道黏膜水肿及黏液分泌,快速控制急性炎症。强调短期足量原则(疗程3-5天),避免长期使用增加耐药及并发症风险。
二、持续控制期:分层管理与精准用药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抗炎基石
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ICS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抗炎效力强且全身副作用小,适用于所有持续期患者。临床证实,规律吸入可降低50%-60%急性发作风险,延缓气道重塑。儿童建议使用配备面罩的雾化装置,确保药物有效沉积。
2.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治疗
中重度患者需ICS与LABA(如沙美特罗)联用,形成"抗炎+解痉"双重控制。复方制剂(如信必可、舒利迭)作用持续12小时以上,显著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被全球哮喘指南列为优选方案。
3.个体化补充用药
过敏主导型哮喘可加用孟鲁司特,阻断白三烯介导的炎症反应,尤其适合运动性哮喘及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茶碱类药物因治疗窗窄,仅作为二线用药用于夜间哮喘或联合方案。
三、用药安全与管理共识
1.避免短效药物依赖
沙丁胺醇等短效药(SABA)仅作按需缓解,频繁使用易致心律失常等副作用,且未控制根本炎症。指南强调:ICS/LABA联合治疗才是持续期核心方案。
2.特殊人群用药调整
儿童:选择适配年龄的吸入装置(如幼儿用气动雾化器),按体重精准给药;
老年:警惕抗胆碱药引发青光眼、前列腺增生风险;
孕妇:优先选用妊娠安全分级B类的布地奈德,避免全身激素。
3.动态评估与疗程规范
每3-6个月检测肺功能(FEV1、PEF),依病情调整方案。即使症状控制,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药,严禁擅自停药导致炎症反弹。
四、中西医协同提升疗效
西医快速控制症状的同时,中医可调节免疫、改善过敏体质(如玉屏风散调理肺脾),减少激素依赖。临床显示,中西医结合方案使稳定期患者年发作次数减少40%-50%,肺功能改善率达65%,实现"急治标、缓治本"的协同效应。
哮喘治疗需遵循"个体化、规范化"原则,从急性解痉到长期抗炎均需专业指导。李勇主任团队建议:合理使用吸入制剂、定期评估病情、规避用药误区,方能实现"控制症状、减少发作、改善预后"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