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动态”郑继红老中医解析:这些因素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中医视角下的防治要点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郑继红老中医从中医整体观出发,结合现代医学视角,解析其核心致病因素及防治要点。

一、中医视角:正虚与邪侵的内外合因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机体"正虚"与"邪侵"共同作用的结果。

1.正气不足是内因基础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关键:肺卫不固者易受外邪侵袭,表现为反复感冒、自汗畏风;脾胃虚弱者水湿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易阻塞气道;肾气虚损者久病易深入脏腑,导致咳喘加重。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护失当(如过度使用寒凉药物、长期营养不良),都会削弱机体防御能力,形成"易感体质"。

2.外邪侵袭是重要诱因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通过口鼻或皮毛入侵,其中风邪容易兼夹他邪致病。如风寒袭肺引发鼻塞咳嗽,燥邪伤肺导致咽干痰少,湿热困脾则可能加重呼吸道黏膜炎性反应。

二、现代医学:病原体与机体状态的双重作用

从西医角度,感染发生需满足"病原体存在"与"机体免疫低下"两个条件:

1.病原体类型多样

上呼吸道感染以鼻病毒、腺病毒等病毒为主,细菌感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肺炎链球菌、支原体等,免疫力低下者还可能继发真菌感染。

2.免疫防线受损是触发点

过度疲劳、长期熬夜、吸烟或暴露于污染环境(如PM2.5、二手烟),会破坏呼吸道黏膜屏障,抑制免疫细胞活性。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阻肺)因长期免疫紊乱,感染风险较常人高3-5倍。

三、生活方式:暗藏的感染风险因素

1.饮食失当影响内环境

过食辛辣油炸易生内热伤津,导致肺燥;嗜食生冷则损伤脾阳,聚湿生痰。儿童反复感染常与喂养不当相关,老年人则多因脾胃虚弱导致抗病力下降。

2.作息紊乱削弱正气

《黄帝内经》强调"起居有常",长期熬夜会降低淋巴细胞活性,过度劳累导致卫气不固,使外邪趁虚而入。现代"亚健康"人群感染率升高,与此密切相关。

四、分阶段防治策略: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

1.未病先防:筑牢体质防线

中药调理:气虚者可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儿童、老人可在医师指导下少量服用黄芪(6-9g/日)改善易感体质。

生活调护:保持室内通风,适度锻炼(如八段锦),避免受凉及接触污染环境;流感季可用食醋熏蒸房间(每立方米2-5ml)消毒。

2.已病防变:中西医结合干预

急性期以西医快速控制病原体(如抗病毒、抗菌治疗),中医辨证缓解症状(风寒用麻黄汤,风热用银翘散);恢复期注重扶正,避免过度使用苦寒药物损伤阳气,可选用四君子汤等健脾益肺。

3.愈后防复:长期管理是关键

反复感染者需排查基础疾病,配合中医外治法(如三伏贴、艾灸肺俞穴)增强免疫力。日常饮食增加蛋白质(如鸡蛋、瘦肉)和维生素(如新鲜蔬果)摄入,保持情绪平和,从整体上提升抗病能力。

郑继红老中医强调,呼吸道感染的预防需兼顾"内调体质"与"外避病邪",尤其高危人群应重视中医体质调理,养成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的习惯。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咳嗽或呼吸困难,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文章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成都哮喘病医院)尘肺、矽肺、肺维维化、慢阻肺、肺气肿、肺大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和重症的抢救。

擅长:(成都哮喘病医院)中医诊疗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肺气肿、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支气管扩张、肺结节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运用中药的膏剂、汤剂和经皮透药等多种方式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秘方,通过内在调理与外在养护相结合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与促进康复的综合疗效。

擅长:(成都哮喘病医院)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对于儿童哮喘、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慢性咳嗽、湿疹、营养不良、儿童康复等的临床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