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清肺气肿:不可忽视的肺部隐患
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类型,因肺泡弹性纤维断裂、残气量增加,导致呼吸功能逐步下降。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COPD相关死亡中肺气肿占比超60%,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3.7%。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还可能引发肺心病、气胸、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需警惕。
二、三级预防体系:筑牢呼吸防线
(一)一级预防:高危人群早筛查
吸烟指数>400(吸烟年数×每日支数)、长期接触粉尘或生物燃料者,需做“肺功能检测+胸部CT”筛查。中医关注“晨起咯白黏痰超3个月”“舌淡紫苔白腻”等信号,阳虚体质者可用黄芪、肉桂煲汤,痰湿体质者用茯苓、陈皮煮粥,配合每日3次、每次5分钟的“呬”字功呼吸训练。
(二)二级预防:中西医结合干预
西医方面,用尼古丁替代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戒烟,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每5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室内用HEPA净化器(PM2.5<50μg/m³),雾霾天戴N95口罩。中医可每日按压定喘穴、膻中穴各3分钟,吃黄芪参粥补肺,练八段锦配合“吸气4秒-屏气2秒-呼气6秒”的腹式呼吸。
三、生活细节:日常防护关键
(一)环境与作息
居家卧室湿度保持50%-60%,用防螨床品,空调、净化器滤网每月清洗;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每日10分钟正念冥想调节情绪,减少气道高反应。
(二)营养与运动
每日补充维生素C1000mg、维生素E400IU、硒200μg,按1.2g/公斤体重摄入蛋白质(优选鸡蛋、深海鱼)。呼吸训练可练缩唇呼吸(呼气时长为吸气2倍),用呼吸训练器(初始压力10cmH₂O)每周3次、每次10分钟;有氧运动选快走、游泳,心率控制在100-120次/分,每周5次、每次30分钟。
四、关键提醒与定期管理
冬季注意保暖,避免接触流感患者,慎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吸入剂后及时漱口。海拔2000米以上旅行需带便携制氧机,粉尘作业者做好职业防护。40岁以上吸烟、慢性咳嗽人群,每年做肺功能检测,结合成都中医哮喘医院脉冲震荡肺功能仪筛查。建立健康档案动态调整方案,坚持预防可使肺气肿发病率下降58%,急性加重次数减少72%。
郑继红老中医强调,肺气肿预防需贯穿“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主动规避风险、强化机体功能,才能守护肺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