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阻肺:易被忽视的“沉默杀手”
慢阻肺以持续气流受限为核心,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3.7%,近1亿患者受其困扰。早期仅表现为晨间咳嗽、活动后气短、白黏痰增多,常被误认“老慢支”;病情进展后,易引发呼吸衰竭、肺心病等致命并发症。
西医常规用支气管扩张剂、激素吸入缓解急性症状,但难修复肺功能、改善体质。患者关心的是中医能否医治慢阻肺?成都中医哮喘医院郑继红老中医表示,需从中医整体观拆解疾病本质。
二、中医看慢阻肺:“本虚标实”是核心
中医将慢阻肺归为“肺胀”“喘证”,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肾三脏气虚是“本”,致呼吸无力、水液代谢失常;痰浊、血瘀、气滞阻塞气道是“标”,形成“虚-痰-瘀”循环。吸烟、空气污染等外邪,会加速肺气损伤。
治疗需“辨证求本,标本兼顾”:通过四诊合参辨明证型,急性发作期控症,稳定期调理脏腑虚损。
三、郑继红“证病结合”诊疗方案
郑继红老中医采用中西医融合模式:
分期治疗:急性发作期以“西医控症+中药涤痰”,如痰热壅肺型用麻杏石甘汤,配合三联吸入疗法;稳定期侧重扶正,肺脾气虚者用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肺肾两虚者加平喘固本汤。外治辅助:结合针灸(肺俞、脾俞穴调气机)、穴位贴敷(白芥子、细辛温肺)、TTS经皮给药,提升局部疗效,减少口服药依赖。
团队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可使FEV1(肺功能指标)改善率升25%,急性加重次数降40%。四、中医能“治疗”慢阻肺吗?
目前医学共识:慢阻肺肺功能损伤不可逆,尚无“医治”手段,但中医有三大优势:
症状改善更持久:减少夜间憋醒70%,6分钟步行距离增30%;
防复发:健脾益肺补肾提升免疫力,发作间期延长50%;
减毒增效:减少激素用量30%-50%,改善食欲、睡眠。
郑继红强调,中医目标不是“治疗”,而是实现“三级改善”:短期减咳喘,中期延缓肺功能下降(年均下降率从40ml降至18ml),长期提生活质量(CAT评分改善40%),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五、防治关键:早筛+管理
高危人群(40岁以上吸烟者、污染暴露者)每年查肺功能(FEV1/FVC<0.7确诊)和胸部CT;生活中需防油烟雾霾、按体质调理(气虚喝黄芪粥)、坚持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