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邹大进
近日,刚退休的王先生被查出血糖飙到了26毫摩尔/升,医生建议他立刻住院,并使用了胰岛素泵降糖。一周左右,王先生的血糖就降到5.6毫摩尔/升,与此同时,他开始出现夜间双腿疼痛的症状。起初他没有在意,可没想到这种疼痛竟如刀割,让他连裤子都不能穿,被子也不能盖。
王先生转院后进一步诊断才得知,原来自己是患上了“胰岛素相关性急性痛性神经病变”。为他主治的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邹大进解释道,血糖过高的患者使用胰岛素快速降糖后,会导致神经细胞周围的渗透压产生巨大改变,损伤神经纤维,进而引发疼痛。
邹大进表示,这种病在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均可发生,发病年龄不限,多见于血糖较高(一般在19毫摩尔/升以上),血糖控制较差且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症状表现为烧灼样、针刺样、刀割样痛等,多伴有触痛和四肢麻木,一般最先发生于下肢,如大腿根部,随后蔓延至四肢和全身。
疼痛程度因患者而异,往往日轻夜重,部分患者再次注射胰岛素可使疼痛加重。“血糖过高也会引起急性神经并发症,一定要加以区别。”邹大进强调,胰岛素相关性急性痛性神经病变多出现在应用胰岛素治疗后的1~4周,且体重不下降;糖尿病急性痛性神经病变则往往发病于血糖较高或血糖波动期间,体重会明显下降。治疗上,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痛可应用胰岛素配合治疗,但胰岛素引起的神经痛却要立即控制胰岛素的用量,注意避免低血糖出现。对症治疗时,二者都会选用一些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等)、止痛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卡马西平、度洛西汀等)、抗氧化应激(如α-硫辛酸)、神经修复药物(如维生素B12)等。但这些治疗措施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值得庆幸的是,胰岛素引起的疼痛具有自限性,一般情况下在治疗后1~6个月内症状可自行缓解。
邹大进说,控制血糖一定要循序渐进,在高血糖治疗中要注意“下台阶”,一般情况下,血糖降到10毫摩尔/升左右,可稳定数月后,再进一步降糖。患者也要注意预防,一方面要加强血糖管理和监测,遵循医嘱,严格控制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防止血糖出现大幅度波动;另一方面也要特别注意及时复查,避免血糖“降过头”。对于患上此种疾病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控情绪,对恢复充满信心,切不可因为疼痛而导致抑郁,甚至情绪失控;此外,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前提下,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充分活动下肢,增加神经过氧量,促进恢复。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