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教育,大多是在学校完成的。由于父母精力和能力有限,当孩子大一点后,就必须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进行接受教育了。孩子在学校不仅可以学到各种文化知识,还能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以及各种社会道德知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教育。
1、 老师要经常鼓励孩子
要经常鼓励孩子,切不可在孩子面前说令孩子灰心的话,如“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题也能错”“你看***考的多好”类似这样的话当免即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卑,自觉不自觉地就想到,我为什么会怎么笨……这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当然不能一味地夸赞,否则小孩子会有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的感觉,对今后与同学、同事相处不好。
2、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和自主学习
要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对于新生家长他建议,可以每天问孩子“学到了什么”,不要经常问“考了多少分”;可以经常夸一夸孩子“你学习很认真”,不要经常夸孩子“你真聪明”……在家长的鼓励、表扬、支持和引导下,孩子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培养好习惯,家长要做好5点:尊重孩子的意见,多跟孩子沟通,使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孩子的主观愿望和自觉行为;对孩子的学习和作业提出一些具体、细致的要求,便于检查、督促;对于需要在学校保持的学习习惯,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相互配合,做到校内外要求一致,相互促进;让孩子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以此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对于要求做到的一些方面,我们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来影响孩子。
3、给孩子实现灵魂的价值
谈到美育,现在许多家长好像很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给孩子报各种班,学各种技能,弹钢琴呀,画画呀,但出发点极其功利,无非是为了孩子将来多一条路可走。这是很糟糕的,违背了美育的本义,结果只能是败坏孩子对艺术的感觉。艺术是最自由、最没有功利性的精神活动,掺杂进功利的考虑,就不是艺术了。美育也决不限于学一点吹拉弹唱或者画画的技能,它的范围广泛得多,凡是能陶冶性情、丰富心灵的活动都是审美教育。美育是对灵魂的教育,对心灵的教育,它的目标是灵魂的丰富,是体验美和爱的能力。
老师如何与孩子沟通
1、 老师与孩子沟通爱心是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 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 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2、老师与孩子沟通平等交谈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说这样的话,“请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在这里教师是作为指挥者的身份出现的。而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视幼儿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应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讨论的方式指导幼儿的活动,支持幼儿的探索。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帮老师收玩具时,我们可以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此来得到幼儿的帮助,锻炼幼儿,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气说:“快点,帮老师收玩具!”;当幼儿在美工角活动时,为了防止幼儿乱扔纸屑,我们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儿:“你们需要一个垃圾筐吗?”
如何让孩子好好学习
1、面对着学习,你就要有毅力
因为你就如身在干旱的沙漠之中,没有水也没有食物,你有的就仅仅是最后的那一点力气和时时蒸发着的那一点微少的汗水,你在这种地境里,不可以倒下,要坚强,要努力走出这个荒芜的沙漠,找回生存的希望,仅此无他。在学习的赛跑线上,你就应该有着这不懈的精神,累了,渴了,你仍要坚持下去,因为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
2、 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在家无法无天,可是到了学校就立刻变得乖巧了,这就是学校对孩子的约束作用。学校就像一个小型的社会,孩子也会努力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能够更加合理有效,那么对孩子的成长会带来非常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