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疲劳的症状:抽痛、心口灼热、便秘、腹泻
饭后觉得胃微微抽痛,大多是因为吃太多,或是吃了不易消化的东西,而心口灼热则是因为酸性的胃液逆流至食道所产生的不适感。压力、过劳、睡眠不足等会导致自律神经失调,使肠道的活动变迟钝而造成便秘、或者可能便秘与腹泻交互发生。
【胃肠好习惯】
胃接收从嘴巴吃进去的食物,搅碎之后与消化液混合一起,形成黏稠、营养容易被肠道吸收的粥状物;小肠吸收营养,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人体七成以上的免疫细胞都集中在这里;大肠则负责吸收水分,并排出剩余的残渣。
1、吃七分饱,避免刺激食物
饮食不定时、不定量,对胃是最残忍的事──有时饿得直冒胃酸,有时却又吃到快撑破肚皮,不当的饮食方式很快让胃挂病号。胃比较喜欢清淡、中性的食物,太油、太冰、太咸、太辣都会让它不舒服。胃酸过多的人更要减少高盐、含咖啡因的食物。
中医也认为,最好用平性、温和的食物来调养脾胃,平时喝温凉开水,吃中医所指平性的蔬果,如高丽菜、豆类、苹果等,不碰冷饮、辣椒等刺激食物。
2、用纤维做好肠道环保
肠道要顺畅,绝对需要摄取充足的纤维,然而食物纤维分成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种,各自发挥不同功效:
「水溶性纤维」在肠内溶解后,能抓住食物残渣清扫肠道,并成为肠道内好菌的原料,调整肠内环境,并将老废物质、胆固醇、毒素等排出,也有预防肥胖与糖尿病的功效。蔬菜、水果、海藻里含量很多。
「非水溶性纤维」则存在吃起来粗粗的食物里,如五谷杂粮、豆类。这种纤维在肠内吸收水分之后会膨胀,刺激肠壁来促进蠕动,缩短食物在大肠中滞留的时间,减少有害物质被吸收。
3、摄取乳酸菌为肠道加油
摄取乳酸菌,可以改善肠道内的环境,并提高免疫力。专家建议经常喝优酪乳,并选择在饭后、胃酸变弱时喝,以免乳酸菌被胃酸杀死。
4、固定早晨上厕所
早晨最好预留一段时间上厕所,清除你的肠道。因为喝了水、吃过早餐之后,原本饿了一夜,空荡荡的肠胃会被刺激而开始蠕动,这时候比较容易想跑厕所。
当有便意时,尽可能赶快去解便,而不要忍住不上,让粪便又回到大肠里,被吸走更多水分,变得又乾又硬,不容易解出,长期下来造成便秘,痛苦不堪。
5、练习健胃整肠的瑜伽
适度的运动能让肠胃正常运行,例如健走可以提高肠道的活动力,防止便秘;相反地,久坐不动的话,肠道也会跟著偷懒,影响消化吸收机能。以下两式瑜伽帮助消胀气、促进肠子蠕动:
1-1.仰卧,将膝盖抬至胸口并抱住,脸贴近膝盖。
1-2.维持这个动作并呼吸30秒。注意让膝盖确实靠近胸口,以利刺激肠道。
2-1.抬起左脚,将脚后跟置于弯曲的右脚大腿旁,并用右手肘将左脚夹住。左手放在腰后方并吸气。
2-2.一边吐气,一边扭转身体,将肩膀转向左侧。维持扭转的状态并呼吸30秒。
2-3.慢慢回到动作1,然后换脚重复动作。
肾脏疲劳的症状:倦怠、浮肿
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以及糖尿病等都可能伤害肾脏。如果负责过滤血液的肾丝球受到损害,则排泄老废物质、调整血压等就无法顺利运行,尿素、氮化合物等堆积在体内,最后引起尿毒症。
【肾脏好习惯】
肾脏是人体的「血液再生工厂」,负责过滤更新髒污的血液,并制造尿液,排出体外。
1、吃得清淡少盐
盐分摄取太多时,会让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肾脏病变,因此除了料理时减少放盐,更要小心加工食品,如饼干、拌酱、面包、香肠热狗里隐藏看不见的盐。
此外,也要避免吃进太多蛋类、肉类、豆制品等蛋白质。因为身体在消化、分解蛋白质的过程中,会产生氮化合物,需要靠肾脏过滤排出,因此,摄取过量蛋白质时,肾脏就得拚命工作,尤其当肾脏功能衰退时,废物可能无法顺利排出,因此引起更严重的肾脏问题。
2、喝足够的水
一般健康正常的人每天需喝4次以上,总共大约2000cc的水。肾脏要依靠足够的水分才能清除废物,并且饮水充足,排尿顺畅可以预防泌尿道感染,进而引起肾盂肾炎。
喝水要一口一口慢慢地喝,水分才会缓缓进入体内,帮助身体新陈代谢,如果一口气就把水喝光了,会缩短水分停留在体内的时间。
3、摄取黑色食物
中医所说的肾主「黑」,所以一般黑色食物多入肾,可补益肾精,让人年轻有活力,身形挺直,头发乌黑光泽。
日常饮食不妨加入黑色食物,例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桑椹、黑糯米等。
尤其黑芝麻是许多中医师喜爱的养生食物。
4、维护私处清洁,避免感染
女性的尿道口和阴道、肛门的距离短,容易经由性行为或清洁不当,而把阴道、肛门口附近的细菌带到尿道口,再侵入膀胱,造成泌尿道感染,甚而引起肾盂肾炎。
所以如厕之后,由前(阴道口)往后(肛门口)擦拭,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及保持干燥通风,穿透气的内裤,以免流汗闷湿,就能减少细菌孳生感染的机会。
5、按摩顾肾穴位
肾的经络起自于足底,按摩脚部,尤其是刺激脚底的涌泉穴,有助提升肾气。
涌泉穴
(脚掌底前半凹陷处,从第2、3脚趾趾缝延伸到足跟联机约前三分之一处)
滋补肾精,助眠、促进血液循环。
太溪穴
(脚内踝后侧一寸的凹陷处)
调补肾气,改善腰酸背痛
复溜穴
(位于踝骨,内踝尖后面的凹陷处,往上大约两横指的宽度)
调补肾气,帮助代谢水分,消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