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医学界对高血压发病确切的原因还没有搞清楚。按照美国高血压学会的定义,高血压是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因为病因不明,才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另有“继发性高血压”,是指那些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如因肾病、内分泌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只占高血压病患的5%~10%,原发性高血压,就是说不明原因引起高血压的患者却占了90%以上的比例。
虽然原发性高血压成因不明确,但医学界普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成因多与遗传因素、体重、膳食结构、吸烟以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有关,或者受某些药物的影响,可以说,生活中的点滴与高血压的病因息息相关。鉴于此,专家告诫人们,平时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戒烟酒、多锻炼身体、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以预防高血压的产生。
专家建议,对于所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来说,都可以考虑食用低钠盐;而血压并不高的高血压高危人群,更应该及早食用低钠盐,比如中老年人群,肥胖、吸烟及高盐人群,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长期精神紧张的人群等。对于那些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 ,糖尿病的病患人群,食用低钠盐,虽然不可能立竿见影,肯定是迫在眉睫,减钠补钾对这些人群有辅助治疗及缓解病情恶化的作用。而对于健康人群,食用低钠盐,减少钠离子摄入,同时增加钾离子摄入,则是防控高血压的有效手段之一。
专家解释说:人的血管具有通透性,如果血管里钠离子含量增高,它就会增加渗透压,把血管外部的水分吸收进血液里,增加血管里的血容量。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4~5升。如果血液把血管外部的水分吸收进来了,原本5升的总血液量现在变成6升了,这就叫血容量增加。血液总量增多了,而血液还要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这样血液对血管的压力自然增大。相对于钠会增加渗透压,钾的作用恰恰是调节渗透压。一般情况下,人体内钠含量高,钾含量就会低,相应地,补钾则会抑制钠发生作用。
专家说,中医没有抑钠的药物和手段,也没有什么药物是用来补钾的,而且,中药里面也没有什么药是专门用来治疗高血压的。虽然如此,中药汤剂里有利水的、活血的,这就有排钠及增进血液流畅的作用。在西药里,经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利尿药也有不同类别,有的是排钠不排钾,有的排钠又排钾,但临床用药急于控制血压,往往把钠排出去了,钾也跟着排了出去,造成体内缺钾。
中医和西医都要求高血压病人在膳食中限盐(限钠)的同时,应多吃含钾的食物,例如五谷杂粮、肉类、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一定量的钾,动物性食品虽含钾比蔬菜、水果高,但肉类的钠含量、胆固醇含量也较高,而蔬菜、水果含的钠极少,所以,应多吃水果、蔬菜来补钾。含钾高的蔬菜有菠菜、萝卜、卷心菜、芹菜茎、南瓜、鲜豌豆、柠檬等。但问题又来了: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男人不爱吃水果,更别说大量,有的人只是随意吃几口,还不能保证每天,这样,补钾的量就远远不够,怎么办?就吃低钠盐,北方人的重口味不好改,那就在炒菜的时候全用低钠盐,既满足了口腹之欲,又治病防病了,何乐而不为?
医学研究证实,钾是可以保护心肌细胞的。除了少数肾脏存在严重代谢问题的人,大多数人通过食用低钠盐补钾,能够有效地弥补日常摄入钾不足的状况。
日本人已经是轻口味 中国人仍然是重口味,专家曾在日本学习,对于日本人改善饮食习惯的做法深有感触,他自己也受其影响,饮食上也会更多地讲求原生态,自觉地做到低盐少油。王振涛说,日本已往有着与中国人相似的饮食文化,但今天的日本人在饮食习惯上已经西化了。
在西方国家,人们有吃生菜的饮食习惯,有时会水煮蔬菜,但不放盐,就餐时,在餐桌上放一瓶盐,各自根据需要撒上少许即可。目前这种做法在中国高档餐厅里已广泛存在了。
日本在二战结束后的50多年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因为吃大量新鲜蔬菜、水果,食盐的平均摄取量已经由每人每天29克下降到10克以下!研究证实,饮食习惯上的改变是日本人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相应地,日本人中的中风患者也大幅减少。
中国人的早餐往往是稀饭、馒头加各类咸菜或豆腐乳,一块4厘米见方的豆腐乳含盐约5克,一小碟咸菜(如榨菜)含盐4克,仅每天一块豆腐乳就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日食盐摄入标准(4~6克)了!而许多人平时在炒菜或烧汤时又有放味精的习惯,1克味精含盐0.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