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成了困扰都市人的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家庭化和普及,及伏案使用时间的成倍增加,颈椎病的发病更是趋向大众化。
“病人喊痛、医生头痛”,颈椎病,真的是颈椎的问题吗?它的发病机制又是什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主任委员房敏教授在对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和研究中发现,颈椎病致病“元凶”并非一定是颈椎骨,颈部的颈筋病变才是颈椎病发病的关键致病因素之一。他提出的“筋骨失衡,以筋为先”这一理论纠正了以往很长时间存在的颈椎病就是颈椎出问题的误区。从而为治疗颈椎病找到了新方法。该项研究获得了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九成年轻颈椎病患者颈椎骨正常
颈椎病,“多半是颈椎出问题”的论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扎根于人们脑海里。许多白领看到网上盛传的治疗颈椎疼痛的 “米字操”、“转头操”,便“依样画葫芦”地去操作,可除了颈部稍微得到休息外,疼痛的症状并未得到根本缓解,有些甚至还扭伤了脖子。房敏介绍,来医院看病的白领,大多捏着疼痛难忍的颈脖,吵嚷着赶紧让医生拍个X光片诊断一下,可片子拍下来显示颈椎骨一切正常,白领们便以为是自己没有好好休息,草草拿了药回家,可怎料过了没几天,疼痛症状又开始发作,只得继续往医院跑。
为什么传统X光影像学表现与病人症状不同步?临床数据表明,在20-35岁的年轻病人中,除5%的病人是病理性表现外,近90%的年轻病人的X光影像学结果和他们表现出来的严重疼痛症状“对不上号”,而在35-45岁的病人中,也有三四成病人存在这种状况。
莫非引发颈椎病的“元凶”不是颈椎?那么真正的病因又在哪里?房敏在对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后发现,这些存在严重症状的年轻病人往往本身的颈椎曲线、颈椎椎骨都未见明显异常。而那些上了年纪的患者,颈椎由于衰老开始出现一些退变的骨性化表现,比如钙沉积等,可他们的发病症状反倒没有年轻人来的那么强烈。换而言之,诊断颈椎毛病,光靠X光片的结果并不“靠谱”。
由于尚未明确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过去在治疗颈椎病时,临床医生对上述反常现象,也很是头疼,只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犹如“机关枪打麻雀”,打着一个是一个。对此,房敏陷入了沉思,面对病症,中医能干预什么?推拿、针灸的手法不像手术、药物那样直接介入人体,而仅仅在病人的体表进行操作,即使能有效果缓解病症,那么解决的究竟是什么环节?
肌肉退变在前,椎骨退变在后
早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房敏就开始探究病状与影像学不同步的问题。他说道,人体有七块颈椎骨,和下方的胸椎腰椎相比,这些颈椎骨有着自身特异性,它的小关节机构几乎是冠状面的,这样就能保证头颈在60度至70度的幅度内灵活转动。但是,在七块颈椎椎骨的周围还附着众多软组织,一般而言,人体颈部共有40余条肌肉,呈现大大小小、前后和浅中深不同的分布,其中又以颈后部分布为主。
但当颈椎病症状最严重时,患者常出现手麻,头晕,这又是如何引起的?房敏研究发现,颈椎的退变是必然的,退变后若影响到神经,就会出现手麻、头晕、心跳加速的交感性颈椎病;影响到血管,血供不好,就会表现为缺血症状;影响脊髓,就出现了颈脊髓病的情况。
那么到底是椎骨退变导致肌肉退变,还是肌肉退变导致椎骨退变?人们应该先保养肌肉,还是先保养椎骨?曾经有一段时间,房敏就陷入这样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当时他大胆提出假说,颈肌即肌肉的问题出现在先,或者至少以肌肉退变为主。
房敏说:“如果对比一个人20年前后颈椎X光片的变化,基本上,七块颈椎骨的大小、前后结构一般不会有太大差异,最多在这二十年间会流失一些钙质,骨密度会因此有所降低,而形态学变化则不大。但同等条件下,如果对比一个20年前后肌肉功能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试验者至少1/3的颈肌功能会发生退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使用最多的还是肌肉,它能带动椎骨进行转动。
“橡皮筋”长期紧绷导致颈椎病
房敏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人们打盹时,常常做的是“点头运动”,而并非“抬头运动”?此后,他便在解剖实验室里用标本进行模拟颈椎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体头颅的重心点在椎骨的前方,若非有头颅后侧肌肉群的牵拉,头肯定就要往前下垂,人类将永远抬不起头。颈椎周围的这40余条肌肉正是为头颅的前后、左右旋转起到了主导、辅助和协调的作用。
宝宝刚出生时,脊椎呈C型,之后才会慢慢变直。一般在宝宝三个月大时就可以抬头仰脖子,这其实就是颈后的伸肌在发生作用。“伸肌舒张的时候才能低头;收缩的时候才能抬头,因为一系列抬头的动作,脊椎的上S段就出现了。 ”此时,头颅被左右一组肌肉 “橡皮筋”拉住,在活络转动的同时,既满足了生理功能又保护了脊柱。 “当我们的头颈正常放松直立时,颈后的伸肌仍然在"默默无闻"地工作,轻轻地使劲,否则头就得向前低下去。因此,人这一生,在婴儿期学会抬头的那一刻起,颈后的伸肌就一直在用劲。 ”
起初,当人们感觉颈部疲劳的时候,稍加休息,酸痛情况就可以得到缓解,因为这时的“橡皮筋”还处在松弛有度的阶段。但是,倘若哪天过度使用了“橡皮筋”,一不小心把橡皮筋绷得过“紧”,就会使颈椎受到一些慢性损伤,发生退行性改变,久而久之,“橡皮筋”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弹性。
“颈椎是由七块椎骨搭起的一个整体,而长长短短、不同方向的肌肉保持了颈椎的动态平衡。颈椎病往往是因为人们对于颈部肌肉维护、保养不当,从而产生劳损,导致颈椎退变的加重。 ”房敏说道。
这样一来,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就清楚了。房敏确定,原来颈椎病不是“骨”出问题,而是“筋”出问题,这里的“筋”包括肌肉、韧带、腱膜等。颈部经筋病变是颈椎病发病的关键致病因素之一。房敏从生物力学角度揭示了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作用机制,从而提出“筋骨失衡,以筋为先”是脊柱病中医学病因基础,建立了“先治筋、后调骨”的脊柱病预防与治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