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显示,精神疾病例如重型精神疾病,像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向情感性精神障碍等,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患者一级亲属患精神疾病的相对危险度是健康人的3~25倍。父母双方都有某种相同精神疾病,其子女患该病遗传易感性高于父母中只有一方患病的子女。
如果你家中有人患有精神疾病,你可能会担心患上同样的疾病。如果你本身患有精神疾病,可能会担心孩子或兄弟姐妹,会患上相同或不同的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国内外大量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研究只能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遗传有关,而不能断定精神分裂症属于遗传病。从精神分裂症的家谱调查资料中发现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6.2倍。
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婚配,所生子女中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16.4%,男女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者所生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39.2%,由此看来,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生的子女都患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而遗传因素是抑郁症的高风险因素。
抑郁症的遗传性,要从家族史和双胞胎实验讲起,家族抑郁症发病率的研究表明:血缘关系越亲近,患病率越高,MDD一级亲属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倍。
一项大规模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不同环境成长,双方同时患抑郁症的概率是50%-70%。虽然这其中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也提示 MDD 与遗传有密切关系。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有一定的遗传度,家属中两系三代的近亲属有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子女患病风险比正常人群高10-30倍。血源关系越近遗传度就会越高。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大概是60%-70%,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大概是20%,因此它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还有一些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其实跟多条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有关,但目前缺乏相应的证据。但双相情感障碍不是百分之百遗传,它只是一个相对遗传,如父母中有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子女中发生双相情感障碍的比率比正常人群高,但也不一定会患病,因此要消除顾虑,培养自己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来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预防疾病的复发。
焦虑症
据调查显示焦虑症常有家族聚集现象,一家有2人或多人患焦虑症是很常见的。焦虑症的遗传现象,主要不是因为先天遗传,而是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小时候的家庭成长环境。广泛性焦虑障碍和社交恐怖症的遗传度分别为40%和50%。
美国曾发表的一个研究证实,亲子之间焦虑的传递主要是由于焦虑父母抚养后代的方式、直接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等,儿童及青少年通过多种途径从父母处习得焦虑行为。
强迫症
强迫症和遗传确实有一定的相关性。强迫症的双生子研究提示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65%-85%,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5%-45%。强迫症患者父母的患病率平均为5.6%,同胞为10.1%。相比于普通人群,强迫症的子女患病风险增加,高达12.8%,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患病率(2%)。
从临床的经验来看,强迫症虽有遗传影响,但症状表现未必与亲属一样,比如洁癖强迫的母亲可能孩子是思维强迫。
如何降低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精神疾病可能在家族中遗传,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和你的家人一定会生病。但是有家族遗传史,还是建议要提早检测防范。
近期婚配所生的子女中,遗传疾病的发病率高,所以要避免近亲结婚,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注意产前检查和助产工作,防范药物致畸等。
另外,做好这些也至关重要:
1.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人群精神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对患者开展心理治疗,宣传精神疾病知识,纠正或改善自身个性的缺陷,提高心理上应变能力,有利于康复和防止复发。
2.在平时工作劳动之余,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适当参加文体活动,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这样才能心情舒适、胸怀宽广,增强躯体和精神的免疫力。
3.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事情,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难事,免得过度透支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不要太过于固执己见。
4.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总是这么乐观开放的话,疾病也会离你而去。为了防止人际关系紧张,日常应以宽待人,做到互相理解,不去为生活和工作上的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尤其在处理家庭关系,同事关系,邻里或从属关系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
精神心理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失眠、自残、焦虑、抑郁......严重甚至会导致自杀。发现后一定要及时寻找专业医院进行诊疗,以免错过最佳看诊时间。
聊城关爱医院自成立以来,有效落实优质医疗资源普惠于民的医卫体制改革精神,在社会各界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医院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医院建设取得了全面发展,技术水平、服务质量都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医院环境优美,病区宽敞明亮,配有电视、音乐播放等设备,病房内安装了空调,还有室内外乒乓台、网球等体育设施,为患者提供良好服务。食堂干净整洁,就餐区域宽阔,早餐多品类轮换,中晚餐均保持四个或以上菜品,荤素搭配,营养合理 。如果您还有关于其他精神疾病方面的问题需要了解,可以拨打医生办公室电话,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