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5.18”源于一个指标值:5.18毫摩尔/升,即健康人血液内总胆固醇异常的临界值。由胆固醇沉积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威胁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被称为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为了唤起大众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害的认识,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5月18日,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李刚教授做客腾讯健康直播间,为大家科普害人不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提醒大家重视血管发出的信号,早发现早治疗,科学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的“风向标”
李刚教授指出,人体的颈动脉负责头面部的血液供应,在颈部有一处“Y”形分支,如果颈动脉破裂或者堵住了,大脑供血就会有问题。大脑是一个特殊的需氧器官,对氧气需求量非常大,在心脏每分钟的搏动输出量里,约有十分之一供应脑部,而两根颈动脉为脑组织提供80%以上的供血。
由于颈动脉“地处”心脏和大脑的通路中间,如果颈动脉上的斑块破裂,掉下一些“小碎屑”随血流流向远端的大脑,就可能会出现头晕、一过性视物模糊等症状,如果斑块破裂掉下“大块”,可能造成脑血管的栓塞,脑中风发生。所以说颈动脉非常重要,它是导致中风偏瘫的重要原因,有近一半的脑中风源于颈动脉狭窄。
斑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病变初期,血流通道虽无障碍,但已是危险信号;当斑块慢慢长大,超过血管腔50%以上,血流会明显受阻,斑块形成以后引发的继发病变往往是突然发生,有时甚至能在几分钟之内夺去人的生命,让人猝不及防,所以说“小”斑块蕴含“大”危险。
血管中斑块会对血管产生持续的刺激,引起血管平滑肌增生和纤维化,血管弹性降低,就变得又“硬”又“脆”。此时如果血压骤升,血管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这种出血发生在头部时,就形成了脑出血。
如果诱发病因不消除,斑块还会持续生长,导致血管的管腔变狭窄,血流减少,引起一系列缺血、缺氧症状。比如冠心病,就是心脏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硬化斑块使冠状动脉变狭窄,影响到心脏血液供应,引起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
更危险的是,斑块本身并不稳定,甚至还可能发生破溃、脱落,形成血栓随着血液流动,堵塞小动脉。如果发生在心脏,就是心肌梗死;发生在大脑,就是脑梗死;也可能发生在四肢,造成肢端缺血坏死。
“金三角”方案稳定血管内斑块
李刚教授指出,如今,治疗粥样硬化斑块的方式已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降脂类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还有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但是需注意的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8%~45%的患者会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在规律服用治疗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下,仍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如果增加剂量或与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合用,又会升高全身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风险。
我国医学专家们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了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联合通心络胶囊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金三角”方案。
国内外多项实验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既能降脂、抗凝、抗炎、保护血管内皮,预防血管斑块形成;还能稳定血管破裂斑块、解除血管痉挛,防止斑块破裂。对于放支架、溶栓后的患者,通心络胶囊还可以预防血管再狭窄,保护和再生缺血区的微血管。所以它不仅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病,还可以有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梗/脑梗后遗症等。
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合用,既可以提高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的效果,又可以减少阿司匹林的用量,降低阿司匹林抵抗;通心络胶囊与他汀类组合,可以增强降脂、抗炎效应,把降脂药物用量降到最低,而降脂效果又可以达到最 好。
“金三角”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对未发生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还能对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尤其是发生过心梗、脑梗的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即使是放过支架、溶过栓的患者也要坚持长期应用这一方案。“金三角”既防又治,对于心脑血管病是一个未病先防、有病防变、病后防复发的方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心脑血管病患者平时也要注意原发疾病的控制,如高血压患者要降低血压,糖尿病患者要降低血糖。”李刚教授讲到,守护血管健康,平时“管住嘴、迈开腿”,加以积极预防。即使发现斑块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在坚持健康生活的基础上,按医生的指导用药做好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