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爱尔眼科研究所所长唐仕波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成员陈建苏教授、黄银花博士等在国际专业医学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IF=4.123)在 线发表了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及其意义”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与体内肠道微生物失调有关,这将对我们认识肠道微生物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预防和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爱尔眼科唐仕波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专业医学期刊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上发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可造成视力受损和失明,在导致工作人群视力受损的眼底疾病中影响较大。根据我国研究显示,中国糖尿病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23%,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患病率为2.8%,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患病率为19.1%。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部地区[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两大类: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阶段常没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飞蚊症、视野模糊、复视、视野缺失、视力下降等症状,晚期会出现失明。
肠道微生物群落被认为是“第二指纹”及“第二大基因组”,庞大的细菌群体寄居在肠道内,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微生态系统,其组成和功能在维持宿主健康稳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在2型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及免疫性疾病的病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DR作为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发展是否也与肠道微生物失调有关,目前与之相关的研究较少。
唐仕波教授团队对糖尿病不同病变阶段人群的肠道微生物差异开展了相关研究。发现与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及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体内肠道微生物的Alpha和Beta多样性均具有明显差异;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降低,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增加;此外,进一步发现了25个科水平的肠道微生物能较好的区分糖尿病伴有或不伴有视网膜病变。提示肠道微生物的异常可能在DR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唐仕波教授团队对糖尿病不同病变阶段人群的肠道微生物差异开展了相关研究。
目前,该研究团队正在进一步深化肠道微生物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学的微环境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开辟了新方向。唐教授表示,“爱尔眼科致力于引进和吸收国际同步的眼科技术与医疗管理理念,以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为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来逐步实现‘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