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亦称药疹,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如内服、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进入人体内,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也称过敏反应)。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机会或多或少接触某一种药物,而差不多任何药物(甚至药物的赋形剂)都可在特定的情况下产生一种药物反应,俗话说:“是药便是毒”。可引起药疹的药物,随着新药不断地增加,种类也不断地增多。药物引起药疹的原因,主要是变态反应。大多数药物为半抗原,需与人体內的载体蛋白结合后形成全抗原。药物抗原,通过和机体结合就会产生各种变态反应。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一般有一定的潜伏期,即在次用药后不发生变态反应,需1~2周的潜伏期后,患者才处于致敏(敏感)状态,此后如再服该药,就可在短期内发病,一旦处于致敏状态,常可保持数年,甚至数十年。
这种过敏状态还具有3种特点:一是发病反应的程度与药物剂量不呈平行关系,即第二次用极微量的该药物也可发病;二是“交叉过敏”,即第二次接触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也可发生药疹;三是“多价过敏”,指某些患者在药疹高峰时,可对一些结构式不同的药物也发生过敏。因此,对有严重过敏的患者,医生和患者本人均应谨慎用药。
药物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的潜伏期较长,一般在20天以上。皮疹大多对称性分布(固定性药疹除外),广泛发作,形态多种多样如荨麻疹样、血管性水肿、麻疹性红斑、猩红热样红斑、固定性红斑、紫癜样、玫瑰糠疹样、扁平苔藓样、痤疮样、血管样、大疱性表皮松解型或剥脱性皮炎型等。固定性红斑常发生于口周、外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或四肢、躯干等部位,一至数个,圆卵圆形,边界清遲,严重时可有大疱,愈后留有明显的色素沉着。剥脱性皮炎型为较严重的皮炎,起病较缓慢,先有面部红肿,渐向全身波及,继有成片剥脱及少量渗出,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药疹中的重症,皮疹以大片红斑、水疱而起病,鲜红的皮肤稍用外力一碰即可脱落,可在1~2天内波及大部分皮肤与黏液,可见松解性大疱、剥脱、糜烂、渗液,部分病例伴有高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重者可合并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心、肺、肝、肾功能的损伤等。
临床上根据有明显的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皮疹突然发生并泛发,一般躯干先发,然后迅速蔓延到头面、四肢,自觉灼热、瘙痒并伴发热、倦怠等全身症状,大多患者在停用致敏药物后能较快好转或消退,实验室检查有部分患者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等,就不难诊断为药物性皮災。
中医虽无药物性皮炎(即药疹)名称的记载,但由于药物引起內脏或皮肤、黏膜反应的,统称为“中药毒”,认为主要由于脾湿不运、蕴湿化热、外感毒邪、湿热毒邪抟结于皮肤所致。根据临床表现不同,中医将其分为风热型、血热型、湿热型、火毒型、气阴两虚型等,宜采用清热、凉血、利湿、解毒及气阴双补等治则。
药物性皮炎的饮食宜忌
1、忌食辛辣类、海鲜类食物,戒烟酒,少喝浓茶、咖啡以防止皮熒加剧,也可減轻充血、渗出及痒感。
2、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多喝水,以促进药物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