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血小板数值一旦降低,就会影响到机体的凝血和止血功能,甚至发生严重的自发性出血现象。虽然血小板减少症在任何群体都会发生,但有两种人,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几率更高。
1、急性型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历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多,起病急促,可有发热,畏寒,皮肤粘膜紫癜。
2、慢性型血小板减少,常见于青年女性,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出血常反复发作,每次出血持续数天到数月。出血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有关,血小板>50×10~9/L,常为损伤后出血。
血红蛋白分析仪专家指出血小板在(10~50)×10~9/L之间可有不同程度自发性出血。
1、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
血小板减少或死亡、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免疫性破坏。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原理是对因治疗,对因治疗可以从病源上治疗达到临床缓解的目的,而西医则是采用对症治疗的原理,虽然起效迅速但停止治疗后疾病还会反复发作,无法。
2、中医对因治疗原理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或无效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造血受损伤,而造血存在于红骨髓中,髓由肾精所化生,因此可用补肾填精之法来恢复血小板正常的质与量。
②血小板在脾内滞留过多的原因是脾肿大引起脾功能亢进时,血液流经脾脏时,可以破坏血小板,引起血小板减少,因此可用健脾固本之法来改善血小板在脾内滞留的数量。而免疫性破坏也与脾脏有关,是由于脾脏的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所致,因此调理脾脏可以提升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免疫性破坏。
③由于促血小板生成素(TPO)70%产生于肝脏,30%产生于肾脏及其他组织,所以肝脏疾病极易造成血小板减少。因此要恢复血小板的质与量还要采用中医滋肝益气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