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原因不明确,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肝炎病毒等。那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1.急性型
多见于婴幼儿,多有病毒感染史,潜伏期2~21天,突然发病,可有畏寒,发热,皮肤和黏膜出现广泛的瘀点,瘀斑,扩大成大片状,甚至形成血疱,血肿,碰撞部位尤甚,内脏受累出现鼻出血,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出血,颅内出血罕见,但较凶险,一般病程4~6周,大多有自限性,预后良好,部分病例反复发作后转为慢性。
2.慢性型
主要见于成年女性,起病缓慢,症状相对较轻,月经过多常为首发症状和主要表现,皮肤和黏膜可见散在瘀点和瘀斑,血疱和血肿少见,可累及内脏任何器官,有时可见外伤或小手术后创口出血不止,长期反复大量出血可引起贫血,脾脏轻度肿大,病情常迁延半年以上,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可无任何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