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指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它是一种像放电、刀割样的疼痛,常人难以忍受的神经性疾病。发病率高,年龄多在40岁以后,女多于男。说话、刷牙或微风拂面时都会导致阵痛,阵发性的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因此不敢擦脸、进食,甚至连口水也不敢下咽,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被人称此痛为“天下痛”,又称痛性抽搐。
三叉神经痛治疗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盲目拔牙:由于三叉神经痛与牙痛的疼痛部分及为相似,非常容易混淆,以为是牙痛,觉得拨牙可以缓解疼痛,殊不知却耽误了及时正确的诊治。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在口唇、口角、鼻翼、上腭或口腔黏膜等颜面部位,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因此,早期轻度的三叉神经痛或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常常会被误为是牙痛、偏头痛、鼻窦炎或其它口腔科或五官科疾病,患者甚至盲目地去拔牙,以为可除去病根,其实是大错特错。
误区二胡乱吃药:很多患者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一心只想着缓解疼痛,在没有任何医学依据的前提下,乱吃止痛药。殊不知有些止痛药物对激发三叉神经痛发作起了为虎作伥的作用。
误区三轻信秘方:很多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由于多年饱受三叉神经疼痛病症的折磨,又经多方治疗无效,正所谓病急乱投医,结果往往误信一些所谓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祖传秘方”,结果钱没少花,疼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致使终生遗憾。
误区四不治之症:很多患者在经过多年采用各种治疗方法都无效而对丧失信心,以为三叉神经痛是不治之症,从此对生活也悲观失望。其实,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可以的疾病。
由于三叉神经痛主要也疼在牙和脸部,约一半患者会把三叉神经痛与牙痛混淆,惨遭拔牙之苦。牙痛是一种持续性的痛,而三叉神经痛是阵发性的,往往存在“扳机点”,一触碰某位置就会引起疼痛发作(如:刷牙、咀嚼、洗脸等)。患者如出现阵发性、闪电样、刀割样疼痛,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排查,在口腔科检查中如果没有发现龋齿、牙周炎等相关炎性疾病患者应高度怀疑三叉神经痛。
秋冬交替时节,气温不稳,人的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而三叉神经区域对外界环境特别敏感,尤其容易被寒气诱发。因此,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务必做好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到“四暖”,即吃暖、头暖、身暖、脚暖。
吃暖:饮食宜温暖,忌寒凉。因此,三叉神经痛患者应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兔肉、鸡肉、牛奶、鸡蛋等。“但是,不可过多地吃熏烤煎及辛辣食品,火锅也不可多吃。要喝淡红茶,不喝冷饮,以免导致三叉神经痛发作。”
头暖:俗话说“天天戴棉帽,胜过穿棉袄。”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所以,三叉神经痛患者务必采取头部防寒保暖措施。要留意过道风,在风大时应侧身走过,并用手护头。老年人每天外出好戴帽子。洗头水的温度好保持在35℃以上,洗后应马上用电吹风吹干,切忌在头发湿的情况下,迎风而走。
身暖:随着天气变化,人们应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及时加减衣物。平时要多到室外活动,坚持体育锻炼,使气血流畅,循环无阻,新陈代谢加快,躯体温暖,以提高耐寒能力。
脚暖:“热从头散,寒从脚起。”人体先感到冷的是脚。脚受凉后,会通过神经反射,导致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包括三叉神经痛在内的多种旧疾急性复发。因此,三叉神经痛患者要保持鞋袜干燥温暖。还要少坐多走,促进血流通畅,临睡前用温热水浴脚后再按摩脚掌心10分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