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出现关节疼时,总觉得类风湿和骨关节炎是一回事,要么以为是“关节老了”,要么觉得是“着凉了”,随便贴个膏药或吃点止痛药就应付过去。可这两种病的本质完全不同,要是混淆了,不仅缓解不了疼痛,还可能耽误治疗,让关节损伤越来越重。
从病因来看,两者的“病根”天差地别。类风湿是身体免疫系统出了乱子,就像“自己人打自己人”——免疫系统错误地把关节里的滑膜、软骨当成“外来敌人”,一个劲地攻击,导致关节发炎、肿胀,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心脏、肺部这些全身器官。这种炎症和年龄、磨损没关系,更多和免疫紊乱、遗传、环境有关。而骨关节炎更像是关节的“老化磨损病”,就像家里的门轴用久了会生锈、卡顿一样,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表面的软骨会慢慢变薄、变脆,失去保护关节的作用。要是平时经常爬楼梯、蹲起,或者关节曾经受过伤,软骨磨损会更快,炎症也就跟着来了。
再看症状表现,两者的差别也很明显。类风湿发作时,关节疼常常是“对称的”,比如左手腕疼,右手腕也会跟着疼;早上醒来关节会僵得厉害,得活动30分钟以上才能慢慢舒展开,有些人还会觉得浑身没力气、发低热,甚至皮肤长皮疹。要是没及时控制,手指还可能变形成“天鹅颈”的样子。骨关节炎就不一样了,疼的关节大多是“局部的”,比如只有左腿膝盖疼,右腿没事,而且多发生在膝关节、髋关节、手指末端这些经常用力或负重的关节。早上的僵硬感也轻,活动5到10分钟就好了,疼的时候越活动越明显,休息一会儿就能缓解,一般不会有发热、乏力这些全身不舒服的症状,也很少让关节严重变形。
看发病人群,也能帮着区分。类风湿更偏爱中青年女性,30到50岁是高发期,女性患者差不多是男性的3倍,不少年轻人也可能因为免疫问题患上这种病。骨关节炎则是典型的“老年病”,60岁以上的人里,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不过现在有些年轻人经常久坐后突然大量运动,或者长时间蹲在地上看手机,也会让关节提前磨损,早早出现骨关节炎的症状。
其实不管是哪种关节问题,光靠自己判断都容易出错。要是关节疼持续了好几天,或者早上起来僵得厉害,建议还是去医院,让医生确定到底是哪种病,再针对性治疗,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好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