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不就是腰背痛吗?只要腰不疼,病情就稳定了”——这是很多人对强直的固有认知,可临床中,不少患者正因只盯着“腰背痛”,忽略了身体发出的其他信号,等到出现关节变形、眼部病变才追悔莫及。事实上,强直是一种会累及全身的慢性炎症疾病,除了腰背痛,还有很多“隐藏症状”藏在身体各个部位,稍不留意就可能被漏判。
先说说容易被误认的“外周关节症状”。很多人以为强直只伤脊柱,其实它还常“盯上”髋、膝、踝等外周关节:有人会突然觉得髋关节发僵,走路时腿抬不高,坐下起身要扶着椅子;有人膝盖反复肿胀、疼痛,以为是“关节炎”,贴了膏药却不见好转;还有人脚踝莫名酸痛,甚至影响正常走路。这些症状的特点是“不对称发作”——比如左边膝盖疼完右边疼,或单侧髋关节不适,且休息后不会缓解,反而活动后能减轻,这和普通骨关节炎“对称疼痛、活动后加重”的特点完全不同,若反复出现,别只当“关节劳损”。
更要警惕的是“眼部隐藏症状”。临床数据显示,约三成强直患者会出现眼部问题,其中常见的是“葡萄膜炎”——突然眼睛发红、畏光、流泪,看东西模糊,甚至伴随眼眶疼痛。很多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刚开始反应是“结膜炎”,去眼科就诊却查不出明确原因,反复用药仍反复发作。其实,这是强直引发的“关节外炎症”,眼部血管丰富,炎症因子易在此堆积,若不及时和强直病情联动治疗,可能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影响眼底健康。
还有容易被忽视的“呼吸与消化症状”。部分患者会莫名觉得胸闷、气短,尤其在深呼吸或弯腰时明显,以为是“支气管炎”,做了胸片却没发现异常;也有人经常腹痛、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查了肠胃镜仍找不到病因。这些看似和“强直无关”的症状,其实是炎症累及胸肋关节、肠道黏膜的结果:胸肋关节受炎症影响,会限制胸廓活动,导致呼吸不畅;肠道黏膜被炎症刺激,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若长期忽视,可能加重全身炎症反应,反过来影响强直病情控制。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略:比如久坐后起身时,脊柱有“发紧”感,需要慢慢活动才能舒展;比如脖子转动时总觉得“受限”,不能像以前一样灵活转头;甚至有人会出现足跟痛、足底疼痛,走路时像踩在石子上,这些都是强直炎症累及肌腱附着点的表现,别简单归为“走路太多”。
为什么这些症状容易被漏判?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和“腰背痛”关联度低,患者难以将其与强直联系起来;另一方面,部分症状早期较轻微,比如轻微的髋关节发僵、偶尔的眼部发红,容易被侥幸心理忽视。但要知道,这些隐藏症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强直炎症在“扩散”,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髋关节病变若拖延,可能导致关节融合,影响行走功能;眼部炎症反复,可能损伤视神经。
学会自我排查很关键:若除了腰背痛,还出现上述外周关节不适、眼部异常、呼吸或消化问题,且症状反复超过两周,一定要及时去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骶髂关节影像、炎症指标检测等,全面评估病情;日常也要多留意身体变化,比如记录关节不适的部位、发作频率,就诊时详细告知医生,避免遗漏关键信息。
别再把强直等同于“腰背痛”!那些藏在身体各个部位的隐藏症状,不是“小毛病”,而是病情变化的重要信号。只有全面关注身体反应,才能更早发现炎症动向,为病情控制争取主动权,避免因漏判耽误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