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痛到抬不起?别叫“五十肩”,中医有妙方助你“肩”负重任!

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你是否正在经历这些?穿衣伸手时肩膀一阵剧痛;夜深人静时肩膀酸胀到醒来;梳头、背手这些简单动作变得无比艰难……如果你的肩膀这样“抗议”,很可能遇上了肩周炎,俗称“五十肩”。别担心,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院告诉你,在中医看来,这不仅是“发炎”,更是身体发出的调理信号。

多年来,国医堂中医科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博采众长,常年开展的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项目达10余项,如: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训练、药治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为主,辅之以现代化诊疗手段,在治疗各类疑难病症等均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疗效。

一.中医怎么看肩周炎?

肩周炎在中医里被称为“漏肩风”、“冻结肩”。它的核心病机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不通”指气血经络被堵住,“不荣”指气血不足无法滋养。主要与这三方面有关:

1.风寒湿邪,侵袭肩部(标)

肩部是人体易受风寒的部位。夏天空调直吹、冬天保暖不足,风寒湿邪便会侵入,导致气血凝滞,就像冬天河水结冰,流动不畅,引发疼痛和活动受限。

2.气滞血瘀,经络闭阻(关键)

长期劳损、外伤或长期不动,会导致局部气血运行受阻,形成瘀血。痰瘀互结,粘连在一起,进一步阻塞经络,导致关节僵硬,这是肩关节“冻住”的核心原因。

3.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本)

“肝主筋,肾主骨”。中年以后,肝肾精气自然衰退,筋脉骨骼失去充分濡养,会变得脆弱。这是肩周炎好发于五十岁左右人群的根本原因,即“正气不足,邪气干之”。

简单来说:疼痛僵硬是“标”,其本质是经络不通与气血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中医如何“破冰解冻”?综合调理,步步为营

中医治疗肩周炎,强调分期论治、综合手段,如同为肩膀“破冰”。

1.内服中药:辨证论治,驱邪扶正

风寒湿型:疼痛遇冷加重,得热则缓。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气滞血瘀型:刺痛为主,夜间痛甚。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气血亏虚型:酸痛无力,活动后加重。治以补气养血、舒筋通络。

(重要提示:方剂需经执业中医师辨证后开具,请勿自行抓药!)

2.针灸疗法:通经活络,直达病所

针灸是疏通肩部经络的“利器”。通过刺激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等关键穴位,能迅速缓解疼痛,松解粘连,恢复气血流通。

3.推拿与拔罐:松筋解结,驱除寒湿

中医推拿通过揉、拿、滚、拨等手法,有效松解肩关节周围紧张的肌肉和粘连组织。拔罐(特别是走罐)则能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对感受风寒湿邪者效果尤佳。

4.功能锻炼:主动“破冰”,恢复活动度

爬墙运动:面对墙壁,用手指沿墙向上爬,直到极限。

甩手画圈:弯腰,让患臂自然下垂,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画圈。

体后拉手:健康侧的手在背后拉住患侧的手,轻轻向健康侧牵拉。

(注意:锻炼应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循序渐进,忌暴力拉扯!)

三.生活调护:给肩膀贴心的呵护

避风寒:尤其注意肩部保暖,避免风扇、空调直吹。

侧卧:睡觉时尽量仰卧,避免压到患侧肩膀。

循序渐进:疼痛急性期宜休息,缓解期则要“动”,但必须温和持久。

饮食调理:可适量食用生姜、桂圆等温通血脉的食物,避免过多生冷寒凉。

肩周炎虽常见,但肩痛也可能由颈椎病、肩袖损伤等引起。如果肩部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或长期不缓解,请务必先前往正规医院明确诊断。在排除其他疾病后,结合中医综合调理,才能安全地让肩膀恢复自如!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各类结节疾病;三叉神经、面瘫、面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擅长:疑难顽固性颈肩腰腿疼、肩周炎、腱鞘炎、关节滑膜炎、肌肉扭伤、颈椎病、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类风湿、痛风、骨质疏松痛症、耳鸣、耳聋、头痛、头晕、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瘫、坐骨神经痛、膝关节及足跟痛等各种急慢性痛症及疑难杂症等。

擅长:望色切脉,以双手诊脉为特色,坚持用中医的思维辨证治疗内科、妇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各类结节疾病;肝胆疾病;肺癌、肝癌、胃癌等肿瘤疾病;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等男性疾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等胃肠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头痛、头晕、痛风、颈肩腰腿疼等各种疼痛疾病;耳聋、耳鸣等耳鼻喉疾病;荨麻疹等皮肤疾病;不孕不育疾病、亚健康调理、治未病等中医疑难杂症。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