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非“绝症”:中医“整体观”下的脑梗防治智慧

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脑梗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脑血管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复发率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的严峻挑战。中医将此类病症归为“中风”范畴,认为其本质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所致的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

一、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

内因是脑梗发病的根本,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内生风、火、痰、瘀等病理产物。

1.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机制:肝肾同源,肾水不足则肝木失养,肝阳化风上扰清窍。

表现:头晕目眩、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情绪激动时易突发中风。

案例:长期熬夜、房劳过度或年老体衰者,肾精亏虚,肝阳亢盛,风火相煽,脑脉受损。

2.脾胃虚弱,痰浊内生

机制:脾主运化,若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或劳倦伤脾,水湿停聚成痰,痰浊蒙蔽脑窍。

表现:肢体沉重、胸闷呕恶、舌苔白腻,痰浊阻络者常伴言语不利。

案例:肥胖人群或长期饮酒者,脾胃受损,痰湿积聚,上犯清阳之位。

3.气血亏虚,脉络瘀滞

机制: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迟缓;血虚则脉络失养,瘀血内生。

表现: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体麻木,瘀血阻络者可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案例:久病体虚或产后失血者,气血不足,脑脉失养,易发缺血性中风。

二、外因:六淫侵袭,诱发内风

外因通过影响人体气血运行,诱发或加重内因导致的病理变化,常见诱因包括:

1.风邪侵袭

机制: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易夹寒、热、湿邪侵袭人体,导致经络阻滞。

表现:突发肢体偏瘫、口眼歪斜,如《黄帝内经》所言“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偏枯”。

案例:春季风邪盛行,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易感风邪,引发中风。

2.寒湿痹阻

机制:寒性收引,湿性黏滞,二者合邪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表现:肢体关节酸痛、沉重,遇寒加重,寒湿瘀滞脑脉者可致中风。

案例:冬季寒冷或居住潮湿环境者,寒湿之邪侵体,诱发脑梗。

3.情志刺激

机制: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情志过激导致气血逆乱。

表现:暴怒后突发头痛、眩晕,甚至昏仆不省人事,属“肝风内动”范畴。

案例:长期焦虑或情绪波动大者,肝郁化火,风火相煽,上扰脑窍。

三、病理产物:痰、瘀、火互结,加重脑脉损伤

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可化生痰、瘀、火等病理产物,进一步阻塞脑络:

1.痰瘀互结

机制:痰浊与瘀血相互搏结,形成“痰瘀胶着”状态,阻塞脑脉。

表现:肢体麻木、言语謇涩,舌质暗红有瘀点,苔厚腻。

案例: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痰瘀阻络,脑脉硬化,易发脑梗。

2.肝风内动,化火伤络

机制:肝阳亢盛化风,风火相煽,灼伤脑脉,血溢脉外形成瘀血。

表现:突发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属“中风中脏腑”危重证。

案例:脑出血患者多因肝阳暴涨,风火上冲,脑脉破裂所致。

中医对脑梗的认知,是“天人合一”哲学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从脏腑失调到气血瘀滞,从外邪侵袭到痰瘀互结,中医以多维度的病因解析,构建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体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各类结节疾病;三叉神经、面瘫、面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擅长:疑难顽固性颈肩腰腿疼、肩周炎、腱鞘炎、关节滑膜炎、肌肉扭伤、颈椎病、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类风湿、痛风、骨质疏松痛症、耳鸣、耳聋、头痛、头晕、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瘫、坐骨神经痛、膝关节及足跟痛等各种急慢性痛症及疑难杂症等。

擅长:望色切脉,以双手诊脉为特色,坚持用中医的思维辨证治疗内科、妇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各类结节疾病;肝胆疾病;肺癌、肝癌、胃癌等肿瘤疾病;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等男性疾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等胃肠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头痛、头晕、痛风、颈肩腰腿疼等各种疼痛疾病;耳聋、耳鸣等耳鼻喉疾病;荨麻疹等皮肤疾病;不孕不育疾病、亚健康调理、治未病等中医疑难杂症。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