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血失和到肝肾亏虚:中医拆解手脚麻木五大病机

武汉世纪国医堂中医医院

中医认为,手脚麻木是气血运行失常、经络阻隔或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病因可归纳为以下五大核心病机:

1.气滞血瘀:经络“堵塞”的顽固麻木

成因:情绪抑郁、外伤或久病导致气机不畅,血液瘀滞(如“管道内生锈”),阻塞经络。

表现:麻木固定于某一部位,伴刺痛感(夜间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理论依据:《素问》云“不通则痛”,血瘀则气血无法濡养肢末,引发麻木。

2.风寒湿邪侵袭:外邪“冻结”气血的冷麻

成因:久居寒湿之地、冒雨涉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经络(类似“水管结冰”),气血凝滞。

表现:麻木遇冷加重,伴肢体沉重、畏寒,舌苔白腻。

经典理论:《金匮要略》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外邪闭阻经络导致“血气不行,故为麻木”。

3.痰瘀阻络:经络“垃圾堆积”的沉重麻木

成因:饮食不节(如嗜食肥甘)或久坐少动,体内痰湿与瘀血互结,黏滞于经络(如“河道淤积”)。

表现:麻木伴肢体困重、皮肤粗糙,舌体胖大、苔厚腻。

病机解析:痰瘀为阴邪,易阻遏阳气,使气血无法通达四肢,如《丹溪心法》所言“痰挟瘀血,遂成窠臼”。

4.气血两虚:四肢失养的“干涸式”麻木

成因:久病耗伤气血(如失血、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导致气血亏虚。

表现:麻木范围广泛,伴乏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悸,舌淡苔白。

核心理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不足则四肢如“缺水干枯”,《灵枢》称此为“血气未少,津液未充,故中焦受气取汁,不得濡养”。

5.肝肾亏虚:筋骨失养的“老化性”麻木

成因:年老体衰或房劳过度,肝肾精血不足(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失于濡养。

表现:麻木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步态不稳,舌红少苔。

中医观点:《景岳全书》强调“肝血不足则筋燥,肾精亏虚则骨痿”,肝肾同源,精血互化,亏虚则肢末失养。

手脚麻木是身体递来的‘预警信’,忽视它可能让小问题演变成大隐患!中医从辨明虚实寒热入手,以中药、针灸、内热针等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若您常感四肢麻木,请及早寻求专业调理——疏通‘河道’,气血自流,方能告别‘麻’烦,重获轻盈人生!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各类结节疾病;三叉神经、面瘫、面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

擅长:疑难顽固性颈肩腰腿疼、肩周炎、腱鞘炎、关节滑膜炎、肌肉扭伤、颈椎病、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类风湿、痛风、骨质疏松痛症、耳鸣、耳聋、头痛、头晕、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瘫、坐骨神经痛、膝关节及足跟痛等各种急慢性痛症及疑难杂症等。

擅长:望色切脉,以双手诊脉为特色,坚持用中医的思维辨证治疗内科、妇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各类结节疾病;肝胆疾病;肺癌、肝癌、胃癌等肿瘤疾病;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等男性疾病;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等胃肠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头痛、头晕、痛风、颈肩腰腿疼等各种疼痛疾病;耳聋、耳鸣等耳鼻喉疾病;荨麻疹等皮肤疾病;不孕不育疾病、亚健康调理、治未病等中医疑难杂症。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